析恐慌緣由 消費者信心不足 “奶粉慌”實為“信用慌” 有網友指出,內地民眾千里迢迢從香港帶奶粉,其實購買的是香港的“監管”。這一說法引起了參會代表委員的共鳴。不少委員和專家指出,在“奶粉限帶令”背后實際上是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憂慮,以及對社會誠信信心的缺失。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中央常委陳建國3日表示:“朋友也有非要從香港、國外采購奶粉的。我認為,是我們有恐懼心理,是我們多年來發生了很多食品安全的問題,導致了信任度下降,一直擴展到沒有問題的領域。”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夏學鑾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三聚氰胺事件,國內企業弄虛作假和缺乏誠信,已經使中國的消費者不再信任本國的奶粉質量,這是很丟臉的事。 陳建國還指出,食品安全有政府監管問題,民眾對政府監管有要求,政府對此難辭其咎。中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商業領域道德水平下降,商家本身也有問題,民眾在這個問題上的不信任度是可以理解的,政府應該自補短板。 談監管措施 工商總局許諾設黑名單 衛生部長六提誠信加強安全 民眾對奶粉等食品缺乏信心已經引起有關部門重視。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周伯華4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各部門正在協調研究,將采取更為有效的專項管理辦法來確保嬰幼兒奶粉安全,這些措施將會盡快出臺。 對于“食品安全問題屢禁不止,是因為犯罪成本太低”這個觀點,周伯華表示,某些違法行為的成本不高是存在的,但違法成本需要依照國家的法律。如果需要法律上更進一步從嚴的,就要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他表示:“可以預計的是,以后食品安全案件、質量安全案件的違法成本都會很高。一進入黑名單,就會被永久性驅逐出這個行業。” 全國人大代表、衛生部部長陳竺4日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這方面的監管肯定會加強,而且機構改革有利于創建集中、統一、高效的管理機制。在短短幾分鐘的采訪中,陳竺六度談到“誠信”,并表示政府也會打擊企業欺詐的做法,特別是違法添加有毒有害原料的行為。(完) |
相關閱讀:
- [ 03-05]周伯華回應大部制改革:工商總局肯定有調整
- [ 03-05]周伯華:食品安全將實現“一件事情由一個部門監管”
- [ 03-04]食品安全應加強從源頭到終端全過程監管
- [ 03-04]所謂“神戶牛肉”,不是冒牌貨就是“水貨”——徐金記委員建言嚴把出入境食品安全關
- [ 03-04]政協委員“把脈”食品安全 寄望完善監管執法
- [ 03-03]人大代表建言從源頭抓好食品安全
- [ 03-03]周伯華:食品安全要列黑名單 違法企業永久驅逐
- [ 03-02]政協發言人:內地奶粉99%符合質量標準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