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工作凸顯"服務經濟"特點 為實現"中國夢"凝聚智慧
2013-03-06 15:12? ?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黃曉夏 黃曉夏 |
分享到:
|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昨天下午三點開幕。 這份政協工作報告,是賈慶林任期內的最后一次政協工作報告,篇幅簡短,重點突出。經濟之聲今天早晨的《兩會經濟觀察》專題,從經濟的角度解讀這份政協報告,認為可以用"服務經濟"、"務實"、"高效"這三個關鍵詞來概括這份報告。 編輯視點:通觀這份報告,以經濟建設為核心、一切服務于經濟,可以說是一個最鮮明的特點。五年來,政協在很多重要問題上都提供了有價值的建議。 賈慶林:圍繞"十二五"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提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實施海洋戰略等建議。召開11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和專題協商會議,開展509次調研視察活動,提出了一大批高質量的意見和建議。 而且我們發現,整個報告全篇有20多處都是以數字來說話,凸顯出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過去五年中,政協密切跟蹤、研判國際國內經濟發展態勢,為黨和政府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提供了有益參考。政協委員中人才薈萃,大量真知灼見建言獻策被采納,政協在履行參政議政的職能方面堪稱高效。除了"服務經濟"、"務實"、"高效",這份報告還有很多亮點。報告中除了總結經驗和成績,也列出了過去五年中政協工作的不足,并對未來5年政協工作提出了六點建議。這份報告讓我們相信,未來政協將會更好地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為推動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央廣財經評論》本期嘉賓: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 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政協工作報告中提到,政協始終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五年中開展了509次調研視察活動,提出了一大批高質量的意見和建議。五年來政協圍繞經濟建設所做的工作您如何評價? 張燕生:應當講過去5年來政協利用人才優勢,做了大量工作。政協的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因此各個方面的人才在為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建言獻策方面成果顯著。這次賈主席的報告,一共講了五個方面的圍繞。包括“十二五”規劃;包括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這個收入分配的改革收入分配體制;包括西部開發區域的協調發展;也包括生態文明建設。我是一個更加側重于研究經濟領域的經濟學家,在過去5年我們參與了一些調查研究工作,像西部地區的下一步開發,經濟建設,尤其像寧夏內陸怎么建設開放型經濟。這些問題政協的專家和委員們提出了非常非常有建樹的建議。怎么能夠更好的發展我們的西部,與國際周邊地區,像中亞、南亞的經濟貿易合作,在這方面政協提出了非常好的提案和非常好的建議。 但我們也感到,大家的建議似乎更多還是集中在兩會期間,建言獻策應該更加常態化。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報告中也列出了工作的不足,并對未來五年政協工作提出了六點建議。對于這些不足您如何看? 張燕生:從不足來講我覺得有三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是政協履行職能的規范化水平還不夠高,這個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另外一個政治協商制度建設需要大力的推進;第三個方面民主監督的實效需要進一步的增強。這三個問題也包括其他的問題,都要求下一屆政協要提高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提高水平和有效性。 賈主席這次也提到了怎么把政治協商納入到決策程序去,也就是在決策前、決策中都能夠進一步的完善協商民主制度。第二個就是怎么能夠借鑒國際的經驗,大幅度增強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能力,在這個方面因為,政協委員來自于社會各個界別,如果要提高能力的話,怎么提高?一個是調查研究的組織和各種活動的開展,還有專門委員會的工作,另外一個方面就是怎么增加他們的助手。第三個方面怎么提高他們民眾參與的廣泛性和代表性,這個確確實實是下一步工作要切實改進的方面。 賈慶林在報告中總結了政協圍繞經濟建設中心,在過去5年中都針對經濟方面哪些重點課題,提出了有價值的建議。比如說,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增強創新驅動發展能力等,他還特別提到人民政協把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履行職能的重要著力點,通過調研視察、會議論壇、提案信息等持續建言獻策。您覺得未來五年,政協應該持續關注經濟方面的哪些課題? 張燕生:生態文明建設實際上既是政協履行職能的重要的著力點,也是我們國家下一步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北京現在對霧霾是格外的重視,不光是北京人,整個中國人也包括來北京的國際友人對這個問題也是非常重視。下一步我們經濟建設和生態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這三者之間如何能夠更加統籌協調?去年有一個很重要的現象,去年的GDP的增長速度是7.8%,但是同時去年單位的GDP能耗的降幅是過去10年最低的,降幅是降的最明顯的。而且去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例的增長也是十年增長的幅度最大的。去年城鎮新增就業的數目也是過去十年最好的。民生改善也是過去十年最好的。這樣一來就涉及到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的GDP可能會比過去有一個明顯的降低,但是民生的改善和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進步以及創新驅動更多的是靠投入的生產率,靠生產率的增長支撐,這些方面政協在未來的五年都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
相關閱讀:
- [ 03-04]協商民主:跨越再跨越——十一屆全國政協走過五年
- [ 03-04]人民日報刊文:好的政治沒有捷徑
- [ 03-03]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開幕會文字實錄
- [ 03-03]賈慶林:完善協商制度 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 [ 03-03]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五年共提出提案1347件,提交大會發言310篇
- [ 03-02]“外交老兵”迎大考 呂新華展露親和力
- [ 03-02]政協發布會上輕松說故事 呂新華答“第一問”
- [ 03-02]政協發言人就釣魚島問題奶粉質量等答問(實錄)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