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公”行政經費今年再壓縮 公開范圍擴大
2013-03-08 06:59? 陳琳?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記者:“三公”經費公開已經進入第三年,在此過程中,您覺得執行起來難點在哪? 楊曉超:“三公”經費實際上是包含在預決算公開中?,F在缺乏法律制度保障這么一個大前提,目前依據的是國務院信息公開化條例——“公開是常態,不公開是例外”,但具體到預算和決算,公開到什么程度,都說得很籠統。目前預算法正在修改,希望通過預算法和出臺預算法的實施細則,能對預決算包括“三公”經費有明確規定。 記者:預算管理績效考核結果具體是如何跟單位預算掛鉤的? 楊曉超:原則上是如果一家單位某個項目預算執行得不好,第二年預算會減少安排。但實際這個執行起來也很復雜,因為績效考評要等項目結束,這個項目考評不好并不代表下一個項目也做不好。目前絕大多數預算單位還是按項目考評,整個單位以自評為主,由財政部門抽查。整單位預算績效管理試點的單位今年已經從之前的3家擴大到12家。 記者:每年預決算公開時,您的壓力大不大? 楊曉超:你看我有壓力嗎?(大笑)預算公開對財政來說是好事,公開并不是考察公開本身,而是考量一個單位的管理,特別是財政財務管理。你這方面做得規范,就不怕公開;你不規范,就害怕公開。 記者:北京市“三公”經費公開已經推進三年了,這個過程中您有何感觸? 楊曉超:有一個可喜的變化是,各單位都有這種意識:花錢是有人監督的,錢得省著花。我接觸的部門領導都在談這個問題。意識有了,現在需要一個完善的制度去規范。如果再有問題,那就是有意識地去規避法律制度。我想這畢竟是少數。 |
相關閱讀:
- [ 03-06]從預算報告看政府“三公經費”公開決心
- [ 03-06]一目了然是亮點(代表細說)
- [ 03-05]政協委員:各地三公經費應由財政部門統一集中公開
- [ 03-01]習酒上市之路不平坦 三大隱憂或成絆腳石
- [ 02-16]高檔禮品回收春節遇冷 量減三成價還低
- [ 02-05]人民日報:權力運行須靠制度管 不能靠一陣風
- [ 01-31]審計署今年嚴查三公曝光鋪張浪費等問題
- [ 01-28]上海今年“三公經費”10.5億元 預算與上年持平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