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公”行政經費今年再壓縮 公開范圍擴大
2013-03-08 06:59? 陳琳?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針對去年底中央出臺的“八項規定”,本市今年將進一步出臺細則嚴控“三公”經費和行政經費支出,特別是嚴格壓縮公務接待費用。昨天,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財政局局長楊曉超接受專訪時表示,通過曬“三公”,很多單位已經有了“被監督”、“要節約”的意識,期待通過修改預算法和出臺預算法實施細則,進一步規范和完善預決算公開。 此外,“營改增”試點除增加試點地區之外,今年有望選取部分試點行業打通地域限制,實行全行業“營改增”。 嚴控經費近期將拿出方案 記者:中央去年提出轉變作風的“八項規定”,今年本市在“三公”經費、行政經費管理方面是否有變化? 楊曉超:市委市政府對貫徹中央要求的態度非常堅決,正在對具體方案進行研究。據我們初步分析,“三公”經費——出國經費、公車費用和公務接待費中,公務接待費可以壓縮的空間比較大;行政經費中,像會議費、差旅費、調研培訓的費用,也都有壓縮空間。比如有些會議材料眾多、紙張精美,這次全國“兩會”在會議材料用紙上就已經大為精簡了。 記者:在進一步嚴控“三公”經費方面,本市有哪些方向或思路?具體方案出臺是否有時間表? 楊曉超:相關部門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調研,比如是否把出國考察等一些事項納入績效考核。這些都是意向,實現起來需要一個過程。近期會拿出相關方案,力爭盡快公布。 經費公開范圍進一步擴大 記者:今年“三公”經費和行政經費是否還會繼續公開?是否還會有所細化? 楊曉超:總體來說,這是一個逐步細化的過程。今年“三公”經費公開還是延續去年的做法,從“款”級科目細化到“項”級。此外,公開的范圍會進一步擴大,凡是去年年初向人代會報告預算、公開預算的,今年年中(注:7月)就要公開決算。 記者:“三公”經費公開已經進入第三年,在此過程中,您覺得執行起來難點在哪? 楊曉超:“三公”經費實際上是包含在預決算公開中。現在缺乏法律制度保障這么一個大前提,目前依據的是國務院信息公開化條例——“公開是常態,不公開是例外”,但具體到預算和決算,公開到什么程度,都說得很籠統。目前預算法正在修改,希望通過預算法和出臺預算法的實施細則,能對預決算包括“三公”經費有明確規定。 記者:預算管理績效考核結果具體是如何跟單位預算掛鉤的? 楊曉超:原則上是如果一家單位某個項目預算執行得不好,第二年預算會減少安排。但實際這個執行起來也很復雜,因為績效考評要等項目結束,這個項目考評不好并不代表下一個項目也做不好。目前絕大多數預算單位還是按項目考評,整個單位以自評為主,由財政部門抽查。整單位預算績效管理試點的單位今年已經從之前的3家擴大到12家。 記者:每年預決算公開時,您的壓力大不大? 楊曉超:你看我有壓力嗎?(大笑)預算公開對財政來說是好事,公開并不是考察公開本身,而是考量一個單位的管理,特別是財政財務管理。你這方面做得規范,就不怕公開;你不規范,就害怕公開。 記者:北京市“三公”經費公開已經推進三年了,這個過程中您有何感觸? 楊曉超:有一個可喜的變化是,各單位都有這種意識:花錢是有人監督的,錢得省著花。我接觸的部門領導都在談這個問題。意識有了,現在需要一個完善的制度去規范。如果再有問題,那就是有意識地去規避法律制度。我想這畢竟是少數。 電子產品政府采購與市場價持平 記者:上個月中國社科院發布調查報告,稱八成的政府采購價格高于市場均價,引起轟動和熱議。本市在這方面的情況如何? 楊曉超:我們也注意到了這方面報道。那份報告調查的主要是IT類產品,但實際上IT產品在政府采購總量中占比不足2%,是否足以反映政府采購全貌?而且以淘寶和京東商城的報價作為市場均價是否權威?另外,政府采購的產品往往配置較高、配套齊全,因此價格也可能會高于家用產品。 雖然社科院調查組的調查不包括北京,我們也認真做了自查和分析。北京市政府采購的商品最高限價及近期成交記錄已經全部公開在政府采購網上。我們還引入“中關村電子信息產品指數”,這一數據是以中關村電子市場450家經銷商作為數據采集點,是由商務部統一管理、統一對外發布,用于指導全國電子產品的權威價格指數。從2011年6月起,北京開始運用該指數并參考中央單位協議采購價格,形成本市的電子類產品參考價格。 記者:實際使用效果如何? 楊曉超:九大類近萬種型號的電子產品統計顯示,本市電子類產品的協議采購總體價格與中關村價格和中央單位協議采購價基本持平,其中投影儀、打印機、移動存儲設備等略低于中央協議采購價格。 我們對政府采購的中標產品實行最高限價,同時鼓勵采購單位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議價,并將中關村電子產品指數、供應商中標產品最高限價、近期實際成交價及數量在網上公開比對。從2010年起,還把京東、國美、蘇寧、大中等也納入了政府采購供應商范圍。 去年對近500家政府采購協議供貨商的實際履約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17家企業因報價等多種問題被暫停供貨資格。近年來本市沒有收到一件關于辦公設備的投訴,今年“兩會”也沒有一件與政府采購價格或服務有關的建議、提案。 “營改增”計劃啟動行業試點 記者:去年北京對交通運輸業和部分服務業實行“營改增”試點。今年試點范圍是否會有變化?會給本市帶來哪些影響? 楊曉超:“營改增”之后今年預計將使本市地方財政減收120億元。據我所知,財政部計劃今年擴大試點范圍,范圍一個是地區概念,一個是行業概念。試點地區有望進一步增加,因為同樣開票,有的地區可以抵扣,有的地區不能抵扣,企業運作起來的確不方便。另外,部分行業可能會打通試點地區和非試點地區的限制,就是不分地域同一行業全部實行“營改增”,這樣競爭也相對公平。總之,擴大試點地區和行業覆蓋面是趨勢。 記者:老百姓關心執法機構日常罰款去哪了?罰款會不會被作為執法單位的創收手段? 楊曉超:罰款在財政上叫做“罰沒收入”,要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實行徹底的收支兩條線。比如交管部門的罰款與其收入并不掛鉤,全部上繳財政,統籌進入全市的財政收入。每年交管部門需要的經費再全部由財政從預算單撥。 晨報首席記者 姜葳 記者 陳琳 |
相關閱讀:
- [ 03-06]從預算報告看政府“三公經費”公開決心
- [ 03-06]一目了然是亮點(代表細說)
- [ 03-05]政協委員:各地三公經費應由財政部門統一集中公開
- [ 03-01]習酒上市之路不平坦 三大隱憂或成絆腳石
- [ 02-16]高檔禮品回收春節遇冷 量減三成價還低
- [ 02-05]人民日報:權力運行須靠制度管 不能靠一陣風
- [ 01-31]審計署今年嚴查三公曝光鋪張浪費等問題
- [ 01-28]上海今年“三公經費”10.5億元 預算與上年持平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