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玲:如何避免“八項規定”一陣風
2013-03-08 10:4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曉夏 黃曉夏 |
分享到:
|
3月8日(星期五)上午9時,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多名政協委員作大會發言。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蔡玲]各位委員,我發言的題目是《如何避免“八項規定”一陣風》。 中共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針對的都是群眾長期反映強烈的現實問題,深得人心。“簡樸風”正在席卷全國,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從嚴治黨的新風氣。但是,也有人懷疑“八項規定”這股新風會不會又是“一陣風”,難以持久。這種擔心也是有道理的。歷史上制定過不少類似的規定。中共七大首倡“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三大優良作風。上個世紀60年代初中央頒布“黨政干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改革開放以來,制定了一系列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的行為準則、道德規范和法律法規制度。中共十六大后取消“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送迎儀式”。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強調“大興密切聯系群眾之風、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大興艱苦奮斗之風、大興批評和自我批評之風”。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部分規定沒有很好地貫徹落實,最后不了了之。比如公務接待,1984年之前不允許列支接待費,領導干部下基層自掏腰包吃飯或交“伙食費”。1984年吃“工作餐”,要付基本費用。1989年規定任何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列支接待費。1998年要求招待費不得超過公務費的2%。2006年再次明確了公務接待的標準與紀律。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幾百個文件管不住一張嘴”,有的規定早已淪為一紙空文。 怎樣才能避免“八項規定”一陣風?建議: 第一,各級領導率先垂范。轉作風最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行動。俗話說,“火車跑得快,要靠車頭帶”。黨風政風民風,就看“一把手”吹啥風。“八項規定”明確提出從中央政治局做起,以身作則,贏得了群眾信任和擁護。將“八項規定”落到實處,關鍵是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改進工作作風,帶頭密切聯系群眾,帶頭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帶頭解決實際問題。只有“一把手”帶頭持之以恒,對群眾“說得到、做得到”,凝聚強大的“正能量”,才能扭轉整個社會風氣。 第二,加強制度保障建設。一是將“八項規定”寫入黨紀、法規,公布違紀違規處理條例。二是出臺配套考核措施,定期檢查并公開考核結果。三是出臺公務接待管理實施細則,管住預算,推廣采用公務卡,公開接待費支出明細賬目。以規范公務接待為突破口,遏制公款奢侈之風。四是建立獎懲制度,上下聯動,眾志成城,消除“四菜一湯,項目泡湯”“不宴請、不迎送,心里不踏實”的潛規則,用制度約束權力運行全過程。 第三,把長期監督落在實處。“八項規定”要落地生根,必須靠切實有效的監督。民間流傳一句話,“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一位因貪污受賄被判入獄的前縣委書記說:從名義上講,對一個縣委書記有八種監督,但實際上到了我這兒,就只有一種監督,就是自我監督,而自我監督往往是最靠不住的。因此,要拓寬監督平臺,暢通監督渠道,明察暗訪、群眾舉報、媒體曝光,加強黨內監督、法律監督,公開接受社會監督、輿論監督,接受人大和政協的監督,接受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監督。對違反規定的,堅決查處,取信于民,讓群眾看到執政黨管好自己的堅定決心和包容社會監督的強大自信。防止和遏制“中央強調抓一下,強調過后放一下,出了問題緊一下,形勢好了松一下”的一陣風現象。 第四,完善干部選拔激勵機制。干部選拔標準是轉作風的風向標。個別地方把是否擅長接待陪酒,當成衡量“干部素質”的標準,“能喝半斤喝八兩,這樣的干部要培養”成了黑色幽默。少數干部談到學習則以“工作忙、沒時間、顧不上”為借口,“讀書讀個皮兒,看報看個題兒”。近期中央領導要求開會不念稿、講實話、出實招,動手寫文章,群眾對此拍手叫好。讀書學習是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本領、提高修養的一個重要途徑。要用良好的激勵機制,引導干部少應酬,多學習,以好學風帶動好作風。 |
相關閱讀:
- [ 02-17]新年新氣象 龍巖機關單位熱議落實“八項規定”
- [ 02-08]中央反鋪張浪費八項規定出臺 6成餐企出現退訂
- [ 02-08]廈各機關單位采取有效措施 落實中央"八項規定"
- [ 02-04]地方別把“八項規定”的好經念歪了
- [ 02-04]“再窮也不能窮招待” 必須得改
- [ 01-31]時評:落實八項規定需“踏石留印”
- [ 01-31]中央八項新規 地方變“高壓線”(圖)
- [ 01-28]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談遏制“舌尖上的浪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