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指揮葉培建揭秘嫦娥三號如何探月
2013-03-10 08: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林雯晶 林雯晶 |
分享到:
|
攜帶五星紅旗 挑戰極端溫度 探測地月空間 沖天一飛入蒼穹 嫦娥紅動廣寒宮 國產月球車亮相珠海航展 資料圖片 “中國探月工程二期‘落’月的最關鍵一步——嫦娥三號發射任務定于2013年下半年進行,中國將實現對地外天體的首次軟著陸探測。”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二號、嫦娥三號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日前向媒體透露的這一消息引發關注。 據悉,中國探月計劃“嫦娥工程”自2004年啟動以來,已成功發射了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葉培建介紹說,嫦娥三號將是中國發射的第一個地外軟著陸探測器和巡視器(月球車),并且是阿波羅計劃結束后重返月球的第一個軟著陸探測器。“將首次獲得月球降落和巡視區的地形地貌和地質構造的相關數據。” 第一個“帶腿”的飛行器 “軟著陸就是落下不能壞。”葉培建告訴記者,“在‘軟著陸’月球的過程中,嫦娥三號要經受如何著陸、如何讓月球車從著陸器上下到月面等考驗。”他強調,因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為了避障,嫦娥三號會先找尋著陸點,100米處再懸停一會兒,以確定著陸點。 嫦娥三號由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其中巡視器位于著陸器頂端,著陸探測器有四條腿用于著陸的緩沖,而自動巡視器有六個輪子用于月面行駛。 “它們是彼此相通的”,葉培建說,著陸器可以對地面進行直接通訊,巡視器也可以對地面進行直接通訊,兩者之間還可以互相通訊。 “這是第一個‘帶腿’的飛行器。”葉培建說,“著陸器將落在月球上,落到哪里就對哪里進行科學探測;月球車釋放出來后,在月球表面行走,走到哪里探測到哪里。” 由于嫦娥三號是一個全新的飛行器,為了確保成功,除精心設計之外,還進行了大量的試驗,驗證其功能和環境適應能力。葉培建舉例說,比如月球車除在室內月球模擬基地行走過外,還在特選的大沙漠中做過各項試驗。“試驗隊是在前年國慶、中秋假期段完成沙漠試驗的。” 首次實現月夜生存 由于嫦娥三號探測器的著陸器需要掌握著陸自主導航控制、著陸變推力推進系統、著陸緩沖系統等關鍵技術,自動巡視器需要攻克自主導航巡視、月面生存熱控系統等關鍵技術,具有很高的技術難度。 在這許多需要攻破的難點中,葉培建認為“首次實現月夜生存是個大挑戰”。他進一步解釋說:“月球的一個晝夜相當于地球的14個晝夜,白天最高溫達到150攝氏度,夜晚最低則達到-170攝氏度。14天不見太陽,就不能發電,不能發電就不能供熱,就要接受低溫的挑戰。但是你又不能給它穿得太厚,因為如果穿得太厚,到溫度高的時候,又要熱死。” 到底如何實現既能防熱也能防冷?“這就要想辦法,辦法有很多,其中核心的一個東西是中國從來沒有用過的,我們解決了。”葉培建說,“但現在還不方便透露。” 嫦娥三號將留在月球 嫦娥三號著陸器上攜帶了近紫外月基天文望遠鏡、極紫外相機,巡視器上攜帶了測月雷達。有評價認為,“這些都是世界月球探測史上的創舉”。 “說‘創舉’我覺得有些高了,用‘第一次’比較好,就是別人沒做過。”葉培建做了個形象的比喻說,“其實,選擇做什么科學試驗,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的問題。” 那嫦娥三號的探測任務究竟是什么?葉培建回應說,首先是在飛往月球的過程中,對地月空間進行探測。其次,是在月球上進行探測。比如進行“近位分析”或用雷達探測等,然后把數據發回。第三,從月球上進行探測。用望遠鏡從月球上觀測宇宙,因為沒有大氣層,可以看得很清楚。 此外,據葉培建透露,嫦娥三號將攜帶中國國旗。“但這面國旗不簡單,需要用特殊的材質,這樣才能保證高低溫都不會壞掉,而且還不能做得很大。這就需要很多技術。”葉培建說,現在技術已經解決了。“到時候會把國旗拍攝下來傳給全國人民看看。” 據悉,嫦娥四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但將完成不同的探測任務。“嫦娥三號出去就不回來了,將會留在月球上。” 據葉培建介紹,無人月球探測的第三步驟是采樣返回。“探月三期工作目前已有序開展,嫦娥五號落月后將會從月球上采集樣品并返回地球,那將會突破月面采樣、月面起飛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和從月球返回等技術。中國的航天技術就會有更大的提升。”(記者 趙曉霞) |
相關閱讀:
- [ 03-09]總設計師詳解嫦娥三號計劃 拍攝國旗存登月證據
- [ 03-03]嫦娥三號下半年發射 中國將實現對地外天體首次軟著陸探測
- [ 03-03]嫦娥三號下半年發射 將實現首次月球軟著陸探測
- [ 03-03]嫦娥三號下半年發射 將實現首次月球軟著陸探測
- [ 03-01]“嫦娥三號”探月衛星將在下半年發射
- [ 01-18]嫦娥三號今年將首次月球軟著陸
- [ 12-15]嫦娥三號研制進展順利 將實現在月球表面軟著陸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