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創造環境 社會釋放活力——從國務院機構改革看政府職能轉變之一
2013-03-11 15:5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從這個角度,可以把握此次改革的方向。實行鐵路政企分開,減少和下放審批事項……此次改革的核心,是向市場放權、向社會放權、向地方放權。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轉移出去,把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管住管好,努力做到不越位、不錯位、不缺位,以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更好發揮社會力量在管理社會事務中的作用,有效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此次改革的主體。組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優化配置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資源;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提高食品藥品安全質量水平;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減少行政事業型收費、減少和下放投資審批事項……此次改革,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充分回應人民群眾的現實關切,體現了改革過程中的人民主體地位。 從這個角度,可以感受此次改革的力度。改革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這些改革,可以說個個都是事關重大、社會關注的難點問題,也是多年未能做成的。改革在這些重點領域突破,既充分表明,行政體制改革不等于機構改革,機構改革不等于大部制改革;更讓人們看到,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改革這個問題上,是堅定不移的,是敢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的。 美國IBM前董事長郭士納有本自傳,書名叫《誰說大象不能跳舞》,講述了作者如何帶領一個大企業成功轉型的故事。事實上,當前中國改革,何嘗不是如此?讓大象調整舞姿,任何一點變化,都會產生巨大而持續的影響。就此而言,不管是機構改革,還是其他改革,都必須注重改革的連續性、系統性和前瞻性。看準了的改革,就要大決心推進,爭取早日取得成效。看得還不那么準、又必須突破的改革,可以先行試點,摸著石頭過河,在實踐中開辟新路。作為行政體制改革的“示范性工程”,機構改革的意義在這里;作為農歷蛇年的“頭號改革”,我們的希望和信心在這里。 |
相關閱讀:
- [ 03-11]領導干部“面壁成佛”要做到“六然”
- [ 03-11]新起點 新征程 新挑戰——海外人士評說中國兩會
- [ 03-11]揭秘兩會"部長通道":在這里,拽拉扯拖部長沒人干涉
- [ 03-11]風清氣正好揚帆——兩會內外聚焦轉變作風
- [ 03-11]葛劍雄:兩會,要減負也要加壓
- [ 03-11]霍震霆兩會忙與應付記者 笑答郭晶晶是否有喜
- [ 03-10]政協大會11日將選舉產生新一屆領導層
- [ 03-10]成龍趕制新歌《國土》獻禮兩會:算是我的提案之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