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媒稱政協新班子具廣泛性 將牽動新一輪人事調整
2013-03-13 07: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黃曉夏 黃曉夏 |
分享到:
|
3月11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俞正聲當選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圖為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主席賈慶林和俞正聲握手,表示祝賀。中新社發廖攀 攝 中新網3月12日電全國政協11日選出了新一屆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和常務委員,引發境外媒體的廣泛熱議。輿論發現新一屆政協組成人員具高度廣泛性和代表性,年輕化趨勢明顯。此外,因部分地方高官及部委大員當選政協副主席,躋身國家領導人行列,勢必帶來新一輪人事調整的高峰。 政協新班子具廣泛代表性 年輕化趨勢明顯 香港《文匯報》12日注意到,本屆當選的23名政協副主席,非中共人士12位。從個人背景和工作履歷來看,副主席的代表廣泛性更加明顯。在民族方面,包括有多個民族的代表。還有兩名“半邊天”的女性代表。本屆政協主席、副主席的平均年齡,比上屆政協有所降低。年輕化趨勢明顯。 文章說,新一屆政協299位常委中,新任常委有160位,來自各民主黨派、少數民族以及宗教界人士百余位,女性委員35位,港澳人士18位。這顯示,新一屆政協領導層充分體現政協包容并蓄、團結和諧的特點。 文章還注意到,當主持人宣布俞正聲當選的結果后,“老主席”賈慶林主動起身與俞正聲握手致賀。賈慶林面帶笑容,一邊緊握俞正聲的手,一邊與他交談,似乎是將全國政協的重任交到俞正聲手上。 《大公報》指出,與上一屆相比,此次政協副主席職數減少三人。2008年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選出25名副主席,屆中于2010年增選何厚鏵為副主席,總數達到26人。 臺灣《經濟日報》稱,杜青林則接替王剛,成為大陸全國政協排名第一的副主席。 美國《僑報》、法國《歐洲時報》、新加坡《聯合早報》、《澳門日報》臺灣《聯合報》、《中國時報》等海外華文媒體都對新一屆全國政協的選舉情況進行了報道。 高層、地方新一輪人事變動再次展開 香港《經濟日報》刊文說,俞正聲當選全國政協主席后,意味自十八大上習近平、王岐山分別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紀委書記后,其余5名新任政治局常委將陸續被賦予新職位,開始正式履新,中共高層新一屆人事變動再次展開。 《大公報》12日的評論指出,張慶黎等地方諸侯及周小川等部委大員此次當選政協副主席,躋身國家領導人行列,勢必帶來新一輪人事調整的高峰。不過,新當選的幾位政協副主席,有的仍可能兼任原來職務。這種模式以往有例可循,如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就一直兼任科技部部長,橫跨國務院和政協兩大領域任職。 香港《星島日報》指出,有分析稱,這一輪調整將涉及河南、河北、江西等省份的“一把手”,以及多個省份的省長。 港澳地區23人當選 臺媒關注俞正聲對臺交往 臺灣《工商時報》則注意到,11日當選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的俞正聲,過去曾分別擔任湖北、上海兩地省、市委書記,任內對臺灣事務以及臺商往來并不陌生。 該報還指出,周小川昨日當選政協副主席,他將在13日就“貨幣政策與金融改革”等相關問題舉行中外記者會,預料人事問題也將成為媒體關注焦點。 香港中通社注意到,港澳共23人進入全國政協新一屆領導班子,香港有17人當選,澳門方面有6人當選。香港特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今次已第三次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澳門特區首任行政長官、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亦順利連任。 |
相關閱讀:
- [ 03-13]政協收到提案5641件 三成委員提案聚焦改善民生
- [ 03-13]外媒關注中國政協會議閉幕 稱政協重要性越發凸顯
- [ 03-13]人民日報社論:踏上新征程 開創新局面
- [ 03-13]政協會增進共識新風撲面 求真務實意見尖銳不極端
- [ 03-12]俞正聲主持召開政協第十二屆全委會第一次主席會議
- [ 03-12]【兩會圖刊】3月12日圖片精選——政協閉幕
- [ 03-12]3月12日熱搜詞:政協閉幕 醫生含淚十問
- [ 03-12](兩會授權發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