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基辛格:中美關系要看長遠看整體狀況
2013-03-23 14:56?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主題為“中國:改革開放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3年會23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中國經濟網全程直播報道。圖為基辛格協會主席;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中國經濟網蔣詩舟/攝影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3日訊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3”年會于2013年3月23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本屆論壇以“中國:改革開放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主題。60余位跨國公司全球CEO及20余位國際組織高級官員和國際知名學者應邀出席。基辛格協會主席;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在題為“中國的和平發展與中美關系”的發言中表示,中國和美國之間出現的問題是一個崛起力量和既有力量相遇時必然產生的矛盾,這是一個演進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固定的狀態,所以我們也要在不斷演進的過程中解決。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一方面要談原則的問題,另外一方面要把它放在變化的視角中去解決它,兩者要分而置之。 以下是文字實錄: 亨利·基辛格:主席先生、劉主任,對于我來說能夠來到釣魚臺5號樓有一個特殊的感情意義,實際上我在中國的第一晚就是在這兒度過的,就是在釣魚臺國賓館。那個時候看上去沒有現在這么輝煌,但是那時候從北京市外走到釣魚臺交通可沒這么堵塞。甚至在那個時候,有些人也曾經說過,中美關系一個大的問題,就是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的問題,那時候就已經有人提過了。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在其他國家認為是不可能出現的情況在中國出現了。 亨利·基辛格:這個過程當中我不斷的通過演進的角度看中美關系,實際上對我來說,我經歷了五代中國的領導人,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挑戰來面對,而每一代領導人都使中國更深入地融入國際體系當中。但是我們必須記住一點,當我們評價中美關系的時候,在任何時點去評價的時候,我們說的是一個進化的過程,一個演進的過程,不是一個固定的狀態。這樣一個流動的過程,這樣的演進必須不時地進行檢驗來重新考慮新的條件。 亨利·基辛格:在中美關系的第一階段,和中國的貿易對于美國來說可能還沒有我們和洪都拉斯的貿易量大,我們也知道,現在的貿易關系已經是什么樣的量級了,中國通過自身另人驚訝的努力,已經再次成為一個強大的力量,一個不斷增長的經濟體。而在中國歷史上也是首次參與到全球經濟當中,經濟上出現了質變,當然美國同期也在發生變化,但是美國的增長速度同中國相比要緩慢得多。 亨利·基辛格:基本結論就可以得出來,一個既有的力量和崛起力量相遇的時候,沖突,或者說相關的矛盾是難免的。而我的觀點,這樣的觀點可能不應當,或者不會適用于現今的狀況。中國和美國的沖突,或者說矛盾,可能是沒有限度的,但是我們重要的是了解真正的問題是什么,怎樣解決這些具體的問題。 亨利·基辛格:首先我們要談過去的一些問題,從過去來看現今,看未來,有一些和島嶼的東西相關,在過去我們是怎么處理這些所謂島嶼的問題呢?首先要做的是避免走向沖突,不斷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當我們第一次來中國的時候,實際上改變了之前美方的立場,我們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但是這個原則本身的演進也是和整體和平需求,整體改善中美關系需求相結合的。當然還有其他類似的問題,也是在不斷演進的過程中解決的。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一方面要談原則的問題,另外一方面要把它放在變化的視角中去解決它,這兩者要分而置之。 亨利?基辛格:還有一些問題,不是由美方或者中方單方挑起的,但是這些問題卻能夠影響中美之間的雙邊關系,有一些問題,比如說南亞,有一個問題,在東北亞地區,朝鮮半島的問題,它也有它的歷史淵源,有它的歷史原因。同時我們也需要堅持,甚至是在朝鮮半島的那個國家,演進也是同樣在進行的,也是同樣向前走,所以這也取決于我們有沒有這樣的能力在演進的過程中解決這個問題。 亨利·基辛格:第三類問題,和經濟的發展,經濟的演進相關。我們的經濟體并不是完全不變的,但是現在的情況,有一些經濟體的發展會給另外的經濟體帶來挑戰。第四類問題,還有一些新類型的問題,包括環境的問題、能源的問題、核擴散的問題,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一個全球性的解決方案,他們是前所未有的,之前沒有出現的。 亨利·基辛格:所以說今天的關系是有多重的組成部分,而中美雙方的領導人都再次強調了中美關系的重要性,去年發布的奧巴馬總統和胡錦濤主席的聯合公報,奧巴馬總統也認識到中國在亞洲至關重要的作用和角色,胡錦濤主席也談到了美國在亞洲的重要角色,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表態。 亨利·基辛格:談到雙方領導人的意愿是毫不疑問的,是積極而正面的。問題是在細節當中發生了什么,在細節上就有一些問題了。第一個問題,中國和美國心理和文化的差別。美國人認為每一個問題都可以解決,每一個解決方案可能是很快就能達成的,所以有時候一旦發生問題的時候,美國人就會派出一個特使,帶來很多具體的建議。而中國人是這么認為的,不是所有問題都有一個最終的解決方案,而每一個解決方案可能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所以中國看問題的方式是概念性的方式,從哲學的高度來看一個問題,美國人比較務實,有的時候他們能夠互相理解,有的時候就不能。 亨利·基辛格:另外一個問題,我們知道中國在經濟上的實力越來越強大,中國也需要不斷的培育他的軍力,而對于美國的軍力來說,可能就會有一些相關的反應,總是有這樣的研究去不斷的預測沖突發生的可能性。而兩國的挑戰,對于每個國家要認識到,對于美國、對于中國都需要認識到這一點,學會從一個問題的短期看向長期,領導人接受了這個長期的視角,而現在的挑戰就是如何在短期內去執行它。當我們說中美關系是最重要的雙邊關系的時候,意思是什么呢?當我幾十年前第一次來到釣魚臺國賓館的時候,我當時是在工作壓力很大的外交部,那時候只有一些基本的原則性問題和中國要解決,沒有細節的問題和棘手的挑戰要去解決。所以我就能夠全力集中在未來方向是什么,我們有什么樣的原則要去確認,而不會被所謂的技術問題,或者細節問題吸引注意力,因為當時沒有所謂的細節問題。 亨利·基辛格:中美雙方,李肇星部長之前也談過,我們需要找到一個有效的溝通方式,這樣我們可以集中注意力來看看未來五到十年,我們希望中美關系是什么樣的整體狀況,而不僅僅是看一個一個的細節問題。如果我們能這么做,同時我想我們也應該這么做,這樣的中美關系就會成為全球進步的靈丹妙藥,如果中美成為敵對的話,全球所有國家他們都會做這樣的選擇,站排,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就做不出戰略性的考慮。所以我是比較樂觀,我跟中國領導人談過,跟美國領導人都談過,美國人知道,當政跟在臺下的說法是不一樣的,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政治上的既定原則,我認為現在的美國政府是真正希望能夠與中國建立基礎性的關系,至少能在接下來十年中改變關系基礎的定位。每一代中國領導人都會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我知道這一代領導人需要進一步推進改革,這是他們的任務,要集中精力做發展。所以我想在這個層面上,中美是有共同、整體的目標。這是我大體的評論,謝謝! |
相關閱讀:
- [ 03-13]中國經濟前行需直面產能過剩之痛
- [ 01-18]中國經濟“V”型反轉 2013年望重回“8”時代
- [ 01-18]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7.8% 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
- [ 12-06]專家:中國經濟轉型要抓住效率 行政干預不可取
- [ 11-12]經合組織稱:中國經濟4年后可能超過美國
- [ 10-05]黃金周旅游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 [ 09-18]中國日本經濟情況對比
- [ 09-09]多指標釋積極信號 中國經濟“筑底”態勢漸顯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