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輝:把本應該歸位于市場的還給市場
2013-03-23 16:14?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主題為“中國:改革開放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3年會23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中國經濟網全程直播報道。圖為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陳文輝。中國經濟網蔣詩舟攝影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3日訊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3”年會于2013年3月23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60余位跨國公司全球CEO及20余位國際組織高級官員和國際知名學者應邀出席。在“危機后的金融市場新趨勢”的主題發言中,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陳文輝表示,金融危機以后,各國金融監管部門,包括國際上的金融監管組織都在進行資本監管的改革,這就說明資本監管是維護金融創新和風險防范之間非常重要的力量和工具。目前,保監會也在對保險資本監管體系進行著一些必要的改革,已達到能夠在更好的創新風險和資本的防范,守住風險底線的前提下,盡量避免資本的冗余,提升資本的效率和效益。我們期望,通過資本監管的轉型,監管部門可以放心的把本應該歸位于市場的還給市場。 以下是文字實錄: 陳文輝:今天我想利用這個機會主要談談中國保險業資本監管轉型的問題。這次金融危機事實上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在鼓勵金融創新和風險防范方面怎么保持平衡,金融創新的本意是要促進金融資產流動和風險的分散,但是我們這個創新現在使金融產品設計不斷復雜,委托代理鏈條不斷德拉長,這樣使得風險變得難以識別,且比較容易被忽視,我們感覺到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我們覺得資本監管可能是維護金融創新和風險防范之間非常重要的力量和工具。事實上金融危機以后,各國金融監管部門,包括國際上的金融監管組織都在進行資本監管的改革,就說明了這樣的問題,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點。 陳文輝:第二點,從中國來說,我們從這次金融危機中反思保險資本監管體系的一些問題,通過反思,我們覺得還是有必要對它進行改革,所以從去年三月份開始,中國保監會發布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規劃體系,打算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來建成這個體系,實現資本監管的轉型。這代體系第一是跟國際接軌,形成一個三支柱的監管框架,這項工作剛才會前我跟杜嘉祺也說到,我們最近進展非常順利,準備今年夏天請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和亞洲的國家一塊兒來研究這個事情。我們也是希望通過轉型后的資本監管能夠更好的創新風險和資本的防范,守住風險底線的前提下,盡量避免資本的冗余,提升資本的效率和效益,資本非常有效的覆蓋風險就可以了,多了是一種浪費,少了可能帶來風險。放開前端,還權于市場主體,管住后端,守牢風險底線,為行業創新打開一個新的空間,這是我們資本監管希望達到的很重要的目的,守住風險的時候,也給整個行業的創新打開一個空間。 陳文輝:資本監管的第二個期望,能夠使得轉型后的資本監管成為撬動保險業市場化改革的支點和杠桿。通過標準科學,執行有效的資本監管體系,為保險業下一步的市場化改革取得成功作為必要的條件。最近我們正在研究壽險費率市場化的改革,我們也覺得這個事情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同時我們把費率放開一定要在后端償付能力管住,否則就會帶來十多年前出現的巨額的利差,或者出現日本和其他國家出現的情況。新的資本監管體系在管制放松的情況下,有效的防范系統性的風險,這是我們希望達到的第二個期望值。 陳文輝:第三個期望,希望我們轉型后的中國資本監管體系能夠成為新興市場資本監管的代表模式,因為我們中國是新興的市場,與成熟市場有很大的差異,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共同的理念是一樣的,跟國際接軌,但是在具體方面,我們既跟歐盟不一樣,也跟美國的RBC有很大的差別,我們希望能夠真正符合新興市場的特點。當然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跟國際上更多的交流,能夠為整個國際保險資本監管貢獻我們的力量。 陳文輝:當然我們還有另外一個期望,期望轉型后的資本監管能夠讓中國保險市場對于中國全社會,和世界各地的資本都具有吸引力,通過資本監管的轉型,監管部門可以放心的把本應該歸位于市場的還給市場,前幾天李總理答記者問專門談到了這個問題。保險機構憑借開放的市場主體地位不斷創新,獲取滿意的收益,消費者的權益在公平的市場競爭中得到尊重和保護,中國的保險市場與國際市場將實現更有效的對接,優質的國內外資本將在中國保險市場找到更寬廣的舞臺,獲取更好的回報,這也是我們希望資本轉型能達到期望值。當然,現在大家都在談“中國夢”,特別是“兩會”剛剛結束,我們也在想“保險夢”的問題。今天論壇的主題是小康社會的建設,和諧社會的健康,我想我們保險夢的實現使得每個中國人都有若干張保單,特別是長期壽險保單,我們小康社會的實現,和諧社會的建立就能真正得以實現,這也是我們作為保險監管者中國的“保險夢”吧,謝謝大家! |
相關閱讀:
- [ 03-23]劉世錦: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或已處于轉折點
- [ 03-23]鄭永年:十年或十五年后中國可以成為高收入社會
- [ 03-23]史蒂芬·羅奇:中國增長幫助世界經濟防止簫條
- [ 03-23]吳敬璉:改革路線圖核心是建設規則基礎上的市場
- [ 03-23]邁克爾·里奇: 要成為創新者需學會容忍失敗
- [ 03-23]吳敬璉: 在經濟改革過程中需做三件事
- [ 03-23]亨利·基辛格:中美關系要看長遠看整體狀況
- [ 03-23]李肇星:中美兩國遇到的新問題需按照平等互利原則友好解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