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瑞利:十八大3大改革措施對外企發展影響顯著
2013-03-23 19:53?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主題為“中國:改革開放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3年會23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中國經濟網全程直播報道。圖為普華永道全球主席戴瑞利。中國經濟網屈波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3日訊(記者景遠)今天,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3"年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會上,普華永道全球主席戴瑞利發布《選擇中國:跨國企業對改善中國投資環境的新見解》研究報告,評選出了中國領導人在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對外資企業的發展影響最大的三大措施. 這三大措施分別是:一是擴大內需,尤其是國內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二是深化金融改革,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三是到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會比2010年翻一番。 以下為文字實錄: 我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這是我又一次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我想簡單的介紹一下我們普華永道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共同合作進行的一部分研究,叫做《選擇中國:跨國企業對改善中國投資環境的新見解》,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緊密合作,共調查200多位跨國公司首席執行官,他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提出改善外商投資環境等等問題。我知道有些參與本次調查的企業領導人也來到了會場,我對大家表示感謝。 報告顯示,中國仍然是全球首要的投資目標市場。超過半數受訪者表示會選擇在中國投資。來自北美地區的受訪者超過80%的人選擇中國為三大投資市場之一。 已經在中國開展外資的企業,其中70%已經在中國開展的外資企業計劃在未來五年追加投資。這是非常積極的信號。他們投資重點也是富裕發達的沿海城市。同時跨國企業也逐步認識到中國中西部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這些市場的潛力。全球投資者認為中國有多項競爭優勢,有助于其對外資吸引力,包括不斷擴大的國內市場和需求,與本土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高水平的人才,政府激勵措施,廉價勞動力和稅收優惠政策,等等。 另外一個讓我們感到有點意外的收獲,現在中國也面臨著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在選擇三個關鍵目標投資市場的時候,56%的受訪者選擇中國。但是巴西緊隨其后,52%的受訪者將拉美選擇三個目標投資市場之一。值得深思的是,中國在重點發展目標領域吸引外商投資方面所面臨的挑戰最為嚴峻。這也是此次研究調查一個很有趣的發現。比如說消費和工業產品企業認為在中國未來發展前景最好,而巴西受到科技、金融類企業的青睞。中國市場對外商投資最大的吸引力是不斷擴大的國內需求,這是30%的受訪者選擇投資中國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但是巴西在這個方面得分甚至超過了中國,國內消費需求是81%的外資企業投資巴西的重要考慮因素。除了這些顯著的不同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和長期依賴出口投資推動經濟發展的模式之間,在尋求一種平衡和轉變。而巴西則選擇了相反的經濟增長模式。 我們的調查還對跨國企業投資中國面臨的障礙進行了探討。對于中國政府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來改善投資環境呢?提高透明度和加強反腐敗力度是居于榜首的問題。提高透明度和增強責任感有助于中國提高競爭力,有助于外資企業進一步做好投資規劃,也利于為外商投資者提供與本土企業公平競爭的業務發展環境。 改善投資環境方面的第二個建議,減少政府對市場運行的直接干預,鼓勵私營企業參與競爭。所有行業里面,技術、信息、通訊和娛樂企業面臨的競爭是最為激烈的。在最近結束的中國共產黨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中國領導人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這些措施里面對外資企業的發展影響最大的三大措施分別是: 一是擴大內需,尤其是國內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 二是深化金融改革,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 三是到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會比2010年翻一番。 這些措施與溫家寶總理在本月初做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所說的目標完全一致。在華外商投資現在處于關鍵時刻,近些年中國發展令世界驚嘆,未來四年普華永道預計中國將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市場。這是依據購買力評價計算的。推動中國經濟增長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我們已經面臨了一個事實,就是中國在吸引外商投資方面的領先地位在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全球這競爭非常激烈,各大跨國企業也在審慎比較投資環境,尋求投資機會。跨國企業投資目標市場選擇在不斷增加,包括印度、巴西、土耳其等一些非洲國家也在積極提高其吸引力,為此中國要提高透明度,減少政府對于市場的干預,這些問題中國政府已經清楚的認識到了,也開始與各方開展合作應對這些難題。重要的是,我們研究表明跨國企業已經做好準備,并且愿意與本土企業、政策制定者合作確保他們在華投資,同時也為自己、也為中國創造更多的價值。 在這個大環境下,中國的未來是非常光明的!謝謝大家! |
相關閱讀:
- [ 03-24]思文凱:中國可在能源供應端減少能源損耗
- [ 03-23]楊華:當前和今后時期國際能源格局將呈現四個特點
- [ 03-23]神華張玉卓:建立清潔能源生態系統 降低煤炭污染
- [ 03-23]龐約翰:環境保護統一方案好于哪疼醫哪發展策略
- [ 03-23]魏澤博:解決糧食供給要有效的管理市場波動
- [ 03-23]包克辛:中國有條件進行谷物長期基本自給
- [ 03-23]博毅恩:中國環保經濟發展需要利用碳清潔技術
- [ 03-23]柯菲德:中國一半電能是用于高耗能的賤金屬生產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