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稱新型城鎮化須提升質量 與農村現代化并行
2013-03-27 09:10?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農民市民化不是簡單“改戶口” 尹中卿:首先是產業政策上積極引導。工業化是城鎮化的基礎,產業發展是城鎮建設的核心。城鎮沒有產業的支撐,就缺乏造血的功能,不僅不能發揮城鎮的應有作用,而且還會拖累區域經濟的發展。目前,我們國家還是有相當多的縣城產業發展過于分散,這就需要政府積極引導,更根據當地的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能力,壯大特色產業,建設產業園區,培育龍頭企業,以形成一鎮一業、一鎮一品。 其次,政府要增強公共服務功能,努力實現縣域城鎮的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全覆蓋。目前縣級公共服務水平不高有體制上的原因,如現在的縣域普遍以轉移支付來維持正常運轉,分稅制分到省一級,沒有繼續向下分,所以,縣級政府財力有限,社會保障水平無法與大城市相比。在推進城鎮化建設中,可以探索解決這個問題。 第三,需要推進人口的遷移和戶籍制度改革,增強縣域城鎮人口的集聚功能。縣域城鎮是連接城鄉的橋梁,戶籍制度改革有利于降低本地農民進城的門檻,引導和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人口進入縣域城鎮落戶,為城鎮化提供充足的勞動力。 韓俊:城鎮化是中國今后發展最大內需潛力之所,也是我國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點,在這個過程中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扎實地提高城鎮化的水平和質量,關鍵是有序推進農業人口的市民化,這就會涉及戶籍制度。去年中國的城鎮化水平超過52%,中國已經是城市化的國家,但是城鎮化的質量并不高。現在每四個城鎮常住人口中,就有一個是外來流動人口,沒有戶籍,這些人的就業質量、教育醫療、福利保障,都跟有戶籍的城鎮人口有很大差距,這就是城鎮內部新的二元結構。但推進農民市民化,絕對不是簡單的改戶口,關鍵是縮小貧富差距。我們的目標就是要逐步剝離粘附在城鎮戶口上的各種福利,最終實現二者完全脫離。希望實現這個目標不要花太長時間,一定要讓農民看到希望。《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冰 | 北京報道 |
相關閱讀:
- [ 03-25]黃奇帆: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新型城鎮化無從談起
- [ 03-23]楊偉民:五方面推進城鎮化進程
- [ 03-23]薛瀾:城鎮化核心是保證人的城鎮化
- [ 03-23]劉世錦:中國經濟增長率2015年或現拐點
- [ 03-23]楊偉民:五方面推進城鎮化進程
- [ 03-22]中山城鎮化樣本解析:戶籍改革讓農民工成為市民
- [ 03-22]未來之“城”:盤點中國部分省份城鎮化率目標
- [ 03-21]樓市新政符合“城鎮化”思路 保障住房確保安居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