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稱新型城鎮化須提升質量 與農村現代化并行
2013-03-27 09:10?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新型城鎮化將釋放哪些消費力? 在外需疲軟、投資風險加劇的背景下,無論是政府官員、經濟學家,還是行業企業、資本市場,都將城鎮化視為2013全年乃至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促進中國經濟內生增長的最大和最佳動力。 城鎮化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就意味著數以億計的投資和上千萬人口的消費升級,于是便有了這樣一些“據說”: 據說城鎮化將拉動基礎設施投資超過40萬億元;據說城鎮化將從根本上扭轉長期以來的投資與消費失衡面貌,使得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更加健康;據說城鎮化將影響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中國經濟結構轉型,進而深刻改變A股的投資邏輯;據說只要抓住城鎮化,中國經濟就將以8%的速度至少再增長20年…… 但是,這些“據說”要想成為現實談何容易。 “新型城鎮化”概念托起大盤 2012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提城鎮化,并將其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今年中央1號文件不僅力求“破題新型城鎮化”,還確定了城鎮化的兩大重點……這些都讓資本市場嗅到了十足的政策信號和戰略導向。 于是,在城鎮化這一主題的推動之下,低迷得讓人幾近絕望的A股市場終于在2012年年底走出了一波可圈可點的行情,城鎮化相關概念股接連漲停,大盤創下兩天之內上漲近100點的紀錄,還從1949點呈現觸底反彈之勢。 幾乎所有主流投資機構和證券公司都將城鎮化視為2013年最重要的投資主題之一。十八大報告中關于城鎮化的論述以及國家領導人的相關講話被分析師們反復咀嚼、推敲。 而更大信心來自于一二月份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新型城鎮化”成為經濟領域的核心熱詞之一,浙江省開展撤鎮設市試點、四川廣安將成為城鎮化試點城市、海口市統籌城鄉綜改試驗區已經上報國家發改委,正等待批復…… 而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包括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建部等在內的10多個部委共同參與編制的《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2011—2020年)》也被媒體披露已編制完成,即將對外發布。該《規劃》將作為我國城鎮化發展總體綱要,不僅涉及全國20多個城市群、18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和1萬多個城鎮的建設,也意味著城鎮化的頂層設計即將完成。 城鎮化囧境 論及“城鎮化”的最終目標,當然是一方面充分釋放中國人口紅利所蘊含的巨大消費力,提升內需,引導經濟發展模式向更為健康的方式轉型;另一方面讓農民成為市民,享受更好的居住、教育、醫療環境和社會公共服務。 但,是以大中城市擴容為主還是形成越來越多中小城市群?爭論從未停止過。如何讓城鎮化不僅僅成為房價上漲、物價攀升的理由,更是人民幸福的保障?擔憂也從未消失過。 現在我們常常要面對這樣的囧境:一方面是“消失的鄉村”:農田不見了、果樹不見了、牛羊不見了、集市不見了、老宅不見了、村莊不見了、農民不見了……很多人對故鄉的記憶似乎就這樣被城鎮化無情地帶走了。 而另一方面,被無數中小城市所羨慕和追趕的大城市也已經疲憊不堪,北京城不就常?!跋А薄ⅰ翱床灰姟眴??空氣污染、交通擁堵、生活成本高企……霧霾下的“堵城”北京甚至被認為不再適合人類居住……難道這就是我們要的城鎮化? “美麗中國”當然要有美麗的城市。城鎮化,對于國家來說,是一個宏大的發展戰略;對于企業來說,是一次萬億級別的商業機會;但是對于每一個普通百姓來說,則是生活的全部,是他們所渴望的簡單幸福。 對話 “新型城鎮化”新在哪里? 尹中卿:“新型城鎮化”就新在要提升城鎮化建設的質量,要組合好城鄉這盤棋,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具體來說,我認為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要增強縣域城鎮的產業發展功能;第二,要增強縣域城鎮的公共服務功能;第三,要增強縣域城鎮的吸納就業能力;第四,要增強縣域城鎮的人口集聚功能。 鄭新立:長三角、珠三角不少縣市已經在新型城鎮化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也有很多經驗和教訓,有四點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吸取: 第一,要建立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制度。要突破城鄉之間的種種障礙,促進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雙向自由流動。 第二,新型城鎮化要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城市化,農業現代化可以釋放大量勞動力,加快農業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而二、三產業的集聚就形成了城市。荷蘭一個農民一年創造的GDP是3萬多歐元,在那里當農民是別人羨慕的行業,我們也要走這個路子。讓農民在家種地的收入超過出去打工的收入,這樣可以把高素質的勞動力留在農村,祖祖輩輩搞農業。 第三,要培育縣域主導產業,形成塊狀經濟,這是浙江的經驗。浙江的很多縣,都有自己的主導產品,很多都在國內市場甚至國際市場擁有非常高的市場占有率,像嵊州的領帶占全世界市場的80%。只有形成專業化分工,才有競爭力,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第四,要在縣域范圍內形成半小時生活圈,從縣城到各個鎮,到各個村,交通要搞好,讓人們還住在自己原來的地方,就地城市化。 應與“農村現代化”并行 韓?。阂e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要警惕一些問題。第一,要防止盲目地追求城市的豪華,城鎮化的核心不是有多么漂亮的建筑,而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改善民生上;第二,要防止繼續不斷地強化投資的驅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逐步轉到消費驅動;第三,要防止加劇產業的雷同和產業的過剩,這點是現在面臨的突出問題;第四,要防止繼續走圈地的道路,土地財政要轉型,讓地方有可持續的財稅來源;第五,要防止搞片面的大城市化,城市過大,一定會增加經濟發展和老百姓生活的成本,如果將來北京有五六千萬人,很難想象會有多么擁堵,環境有多么糟糕;第六,要防止走高耗能的老路,現在城市的耗能60%是跟交通和建筑有關的,城市化、城鎮化一定要走低碳的道路,一定要走綠色發展的道路;第七,要防止在城鎮化的過程中造成農業的萎縮,造成農民的破產和農村的凋零。中國的現代化一定要做到雙輪驅動,一個是城鎮化,一個是農業、農村的現代化,不能夠單方面用力。 姚景源:首先,相對于土地的城鎮化,更為重要的是人的城鎮化,不能讓農民被進城以后成為“三無”人群:一無土地,二無工作,三無社保,這樣問題就大了,也與我們城鎮化的初衷相違背。城鎮化要讓農民生活更幸福,推動農業現代化。 其次,城鎮化絕不是簡單的蓋樓修路,不是城市的擴張,更是人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要發生根本的變化,難題就在這里,怎樣讓農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根本轉變?沒有農業現代化,農業就不能夠釋放大量的勞動力進到城鎮,支持城鎮化的建設。 第三,城鎮化不能搞千城一面。現在有時候會不愿意回老家,因為已經找不到家鄉的味道,全國的城市都是水泥高樓、玻璃幕墻,我們不能在城鎮化建設當中失去特色、失去文化、失去歷史。 農民市民化不是簡單“改戶口” 尹中卿:首先是產業政策上積極引導。工業化是城鎮化的基礎,產業發展是城鎮建設的核心。城鎮沒有產業的支撐,就缺乏造血的功能,不僅不能發揮城鎮的應有作用,而且還會拖累區域經濟的發展。目前,我們國家還是有相當多的縣城產業發展過于分散,這就需要政府積極引導,更根據當地的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能力,壯大特色產業,建設產業園區,培育龍頭企業,以形成一鎮一業、一鎮一品。 其次,政府要增強公共服務功能,努力實現縣域城鎮的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全覆蓋。目前縣級公共服務水平不高有體制上的原因,如現在的縣域普遍以轉移支付來維持正常運轉,分稅制分到省一級,沒有繼續向下分,所以,縣級政府財力有限,社會保障水平無法與大城市相比。在推進城鎮化建設中,可以探索解決這個問題。 第三,需要推進人口的遷移和戶籍制度改革,增強縣域城鎮人口的集聚功能。縣域城鎮是連接城鄉的橋梁,戶籍制度改革有利于降低本地農民進城的門檻,引導和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人口進入縣域城鎮落戶,為城鎮化提供充足的勞動力。 韓?。撼擎偦侵袊窈蟀l展最大內需潛力之所,也是我國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點,在這個過程中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扎實地提高城鎮化的水平和質量,關鍵是有序推進農業人口的市民化,這就會涉及戶籍制度。去年中國的城鎮化水平超過52%,中國已經是城市化的國家,但是城鎮化的質量并不高。現在每四個城鎮常住人口中,就有一個是外來流動人口,沒有戶籍,這些人的就業質量、教育醫療、福利保障,都跟有戶籍的城鎮人口有很大差距,這就是城鎮內部新的二元結構。但推進農民市民化,絕對不是簡單的改戶口,關鍵是縮小貧富差距。我們的目標就是要逐步剝離粘附在城鎮戶口上的各種福利,最終實現二者完全脫離。希望實現這個目標不要花太長時間,一定要讓農民看到希望?!吨袊洕芸酚浾?孫冰 | 北京報道 |
相關閱讀:
- [ 03-25]黃奇帆: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新型城鎮化無從談起
- [ 03-23]楊偉民:五方面推進城鎮化進程
- [ 03-23]薛瀾:城鎮化核心是保證人的城鎮化
- [ 03-23]劉世錦:中國經濟增長率2015年或現拐點
- [ 03-23]楊偉民:五方面推進城鎮化進程
- [ 03-22]中山城鎮化樣本解析:戶籍改革讓農民工成為市民
- [ 03-22]未來之“城”:盤點中國部分省份城鎮化率目標
- [ 03-21]樓市新政符合“城鎮化”思路 保障住房確保安居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