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禽流感:“防線”進步但非“高枕無憂”
2013-04-09 18:12? 劉元旭、周琳、秦華江、陳剛?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鄧宇虹 鄧宇虹 |
分享到:
|
防疫:多事前預防 少亡羊補牢 “重治療、輕防疫”的觀念被改變,包括疾控網絡、疫情監測網絡等在內的防疫體系建設得到前所未有重視和推進,過去疫情發生時我們曾付出的慘痛代價換來了這些進步。 但也應注意到,目前的防疫體系建設還主要針對的是人感染疫病以后的階段,源頭畜禽防疫環節仍較薄弱。 記者采訪了解到,一些地方的基層動物防疫處于“缺人手、缺設備、缺經費”的“三缺”囧境,甚至是名存實亡的“空殼站”,防疫經費下不到基層,成為防疫的源頭“漏洞”。 江蘇海安縣曲塘鎮畜牧防疫站站長陳健說,一些養殖戶對疫病缺乏防控和發現的設備、能力和條件,“散戶多,常常一個工作人員要負責幾百家養殖戶,很難起到實際作用。” 流通、加工、銷售環節存在防疫漏洞,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率低,都成為禽流感病毒傳播的隱患。江蘇海安縣中橋種雞場負責人呂玉兵說,病死家禽的處理一般完全靠養殖戶“自覺”,不少散戶將死家禽隨意丟到了河里、溝里和垃圾堆里。 “由于監管網絡不健全,一些養殖戶可能繞過政府部門的檢驗檢疫,導致病雞流入市場,造成疫病隱患。”一家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說。 專家認為,應扎緊基層動物防疫體系的“籬笆”,扭轉“網破人散”的現狀,加快彌補薄弱環節,杜絕“輕防重治”和“突擊免疫”。 江蘇海安縣農委主任周發亞說,還應加快推進家禽屠宰加工標準化建設,實行定點宰殺,規范活禽交易,減少活禽直接進入終端消費市場,加強各環節檢驗檢疫,加大對病死家禽“無害化”處理的監管力度。 穩控:減一些盲區 增一些聯動 此次疫情中,疫情直報、應急響應、聯防聯控等防疫體系取得了效果。但目前來看,信息共享和部門聯動仍然是困擾疫病防治的短板之一。 “有時候相鄰省市出現了疫情,通報到我們這里已經是好多天之后了。”在此次H7N9疫情較為嚴重的長三角地區,一家疾控中心負責人說,雖然非典后建立了流感監測網絡和傳染病直報系統,但異常情況發生時,疫情信息共享還要“兜圈子”。 專家認為,農業部門管禽類養殖,工商部門管活禽市場,林業部門負責野生動物監測,容易造成部門之間聯動不足。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說,一些地方和部門對公共衛生事件敏感度不夠,被動地看輿論風向,“要知道現在很多疾病沒有邊界、沒有籬笆,主觀能動性的責任缺失,終會付出代價。” 厲曙光表示,遇到突發疫病時,應形成全方位、立體式的大協作防控格局,解決部門、地方之間的信息“無縫銜接”問題,實現“發現得早、控制得好、診療得了”。(記者劉元旭、周琳、秦華江、陳剛) |
相關閱讀:
- [ 04-09]中國科學部署H7N9防控 有序應對新型禽流感疫情
- [ 04-09]網傳東直門醫院發現禽流感病例 院方多次辟謠
- [ 04-09]上海已撲殺家禽11萬羽 地產家禽未測出H7N9
- [ 04-09]新型禽流感檢測取得突破 病毒關鍵合成基因送京
- [ 04-09]黑龍江森工總局防控禽流感 巡護看守候鳥活動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