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盤點數起校園投毒事件 呼吁起底清華朱令案
www.fjnet.cn?2013-04-24 09:57? ?來源:中國網 我來說兩句
據黃洋的同校師弟莫慈(化名)回憶,當天中午他曾接到黃的電話,“他說感覺不舒服,要打針,希望我過去看他。”當天下午莫慈趕到點滴室,當時醫生推測黃洋的病因可能是飲水機內的桶裝水置放日久,細菌滋生而引發食物中毒。在眾多被考慮的細菌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在當時嫌疑較大。 4月2日,黃洋癥狀并未好轉,他的師兄弟下班后趕去看他,發現他的手和臉都腫起來了,懷疑不是吃壞了東西那么簡單。當晚9點,黃洋在同學的陪同下去看急診,化驗結果顯示其肝功能已出現損傷。到了晚上10點多,學生們把情況告知了黃洋的導師,導師馬上攜帶現金趕到醫院,安排黃洋住院治療。 4月3日,黃洋病情繼續惡化,血小板開始減少,住進了外科重癥監護室。醫生會診初步認為是中毒造成了肝功能損傷,但究竟是什么毒素,一時依然難以判斷,無法及時對癥下藥。 接下去的幾天,醫生們不斷會診,檢測毒素,緩慢治療??他的導師、師兄弟們也日夜守護在他身邊,并千方百計查找原因。 7日,黃洋開始鼻孔出血,治療不起作用;8日,他陷入昏迷,但病因仍然未明。9日,黃洋的師兄孫某收到了一個陌生人發來的短信,提請注意一種化學藥物,周圍有人常在用。孫某收到短信后,馬上將情況告訴了黃洋的導師,并查詢了校內的醫學論文資料,發現使用該藥物后的實驗室小白鼠癥狀與黃洋此前癥狀十分相似,而相關實驗論文的作者正是黃洋的同寢室室友林森浩。 “大家立即把情況向醫學院和學校領導反映,并向復旦大學保衛處、上海市公安局文保分局報了案。”負責學生工作的該校老師說,“學校和公安部門都很重視,跟黃洋的老師、同學一一談話。” 11日,警方稱,在該學生寢室飲水機殘留水中檢出有毒化合物N-二甲基亞硝胺。12日,警方基本認定同寢室同學林森浩存在嫌疑。 當日,黃洋中毒太深,醫院發出了病危通知書;13日下午,黃洋瞳孔放大;14日下午,沒有了腦電圖,肺部纖維化無法自主呼吸?? 15日晚,復旦大學校方發布官方微博稱,該校一名醫科在讀研究生因身體不適入院,后病情嚴重,學校組織專家會診未發現病因,校方遂請警方介入,警方稱該生寢室飲水機檢出有毒化合物。此事進入公眾視野。 16日15時23分,醫院宣布:黃洋去世。復旦大學官微公布這一消息后,很多網友都為他點上了一支蠟燭,表達惋惜之情。 此事傳出后,有消息稱,被警方刑拘的室友林森浩因妒忌黃洋獲得直升博士生的機會而起意投毒。但根據多方確認,這一消息并不準確。復旦大學宣傳部副部長方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受害人黃洋與嫌疑人林森浩在兩家醫院的不同科室從事不同方向的研究,并不存在直接的競爭關系。 另一種說法是林森浩原來想要加害的是同寢室的另一名上海籍學生,有人甚至從網絡上找到了疑似林森浩化名與人討論使用N-二甲基亞硝胺殺人的言論。但這一說法因為該上海籍學生較少在寢室喝水,顯得并不可靠。 林森浩是廣東汕頭人,家境富裕,2010年因成績優異被中山大學推薦,免試進入上海復旦大學醫學院攻讀研究生,并在中山醫院見習。在此期間,林森浩成績較好,并在研究生學生會擔任干部,還曾獲得復旦的校外冠名獎學金。 案發前他在中山醫院超聲診斷科實習,眾多媒體查閱其微博發現,今年3月至4月,林森浩似乎處于工作壓力較大的狀態,還曾在微博上說“出來混就要不怕死”的話。 此外,林森浩對于“N-二甲基亞硝胺”頗為熟悉。他本人曾在國內肝膽類核心期刊上發表過文章,對肝膽病理了解程度較高。網上搜索林森浩的論文,有7篇是專業論文,其中4篇涉及“N-二甲基亞硝胺”。但即便綜合上述信息,其作案動機依然令人費解。 18日,有媒體稱涉案嫌疑人林森浩已向警方供述作案動機,但是上海警方尚未公開相關情況。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22]媒體稱清華“朱令案”須研判重啟調查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