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禁白令”,一“解”了之?
www.fjnet.cn?2013-05-03 16:41? 劉元旭、王艷明、周琳、沈洋?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回收——遭遇“不收”尷尬,“白色污染”隱患仍存 解禁“閘門”突然打開,但最為要害的“白色污染”問題解決良方并未馬上跟進,誰來回收、如何再利用等問題尚無答案,讓回收利用的愿望,還停留在“看起來很美”。 “雖然其他一些國家也允許使用發泡餐具,但前提是處置有方。”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說,同樣是一次性發泡產品,發達國家開發出低發泡、抗高溫的新產品,并建立專門的回收立法、健全的回收系統、嚴格的回收責任和標準,相比之下我國相關規定過于寬泛,“回收難”的窘境尚未改變。 “發泡餐具分量太輕、又占空間,收一車也就五六百公斤,運輸成本高,根本不賺錢,大家都不愿收。”北京東方永安物資回收公司一位姓王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北京市興盛昌榮廢品店老板也表示:“一次性發泡餐盒沒人要,我們也不收。” 記者采訪多家廢品回收商家,均被告知“不收發泡餐具”。針對這一難題,一些地方也曾出臺管理辦法,通過向生產者收費補貼回收、運輸和處理環節,但收效甚微。 “目前,垃圾分類和回收體系并沒有質的突破,拿什么保障會被回收利用。”朱毅說,發泡餐盒成本低,回收利用價值低,回收體系不健全,含油多不易清洗,“變廢為寶”的愿望,很容易淪為“白色污染”的禍因。 “突然解禁”還帶來安全風險。國家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研究人員曾對市場上的一次性發泡餐具進行檢測,發現其中含有的工業碳酸鈣殘渣、重金屬、石蠟、苯等都超過國家標準要求,最高的超標數十倍甚至百倍。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05-03]發泡餐盒解禁遇冷 被嫌棄檔次太低市民不愿用
- [ 05-03]一次性發泡餐盒解禁 地方質監局:未接標準監管難
- [ 05-03]發泡餐具“解禁”背后的未解之題
- [ 05-03]媒體五問發泡餐具解禁:為何不征求民意
- [ 05-03]禁令雖解發泡餐盒不太受歡迎 小店小吃攤仍使用
- [ 05-01]惠伯棣:使用發泡餐具需注重方法 溫度不宜過熱
- [ 05-01]一次性發泡餐具今解禁 公眾擔憂白色污染重現
- [ 04-29]一次性發泡餐具“重出江湖” 解禁后面臨4大難題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