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探月之后還探啥
www.fjnet.cn?2013-05-06 16:26? 蔣建科 喻思孌?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深空探測的核心是資源 太空的高位置資源、環境資源、物質資源和信息資源,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 葉培建介紹,深空通常有從無線電和航天兩種定義。國際電聯從無線電角度定義的深空,是距離地球200萬公里的太空;而不同國家從航天角度對深空的定義則稍有差異。 在我國,月球及月球以遠的太空為深空;歐洲則是指脫離地球引力場,進入太陽系空間和宇宙空間的探測。不論如何定義,深空探測主要內容包括,除地球之外,對太陽系的空間、各個行星及其衛星、小天體(主要為小行星和彗星)的深入探測和天文觀測。 “地球上的事情都還沒有處理好,為什么要研究太空呢?” 葉培建經常遇到這樣的提問。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資源。”葉培建進一步解釋,太空有四大資源:高位置資源、環境資源、物質資源和信息資源,這些資源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 “相對地球環境,空間環境具有高凈化、微重力等特點,這對制藥、冶金、提純等有巨大幫助。”葉培建認為,深空探測能力是一個國家政治、經濟和科技實力的綜合表現和國家能力的象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誰占據了太空,誰就主宰了世界。” 在葉培建看來,深空探測對了解宇宙的形成,以及太陽系,地球生命的演化等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深空探測可以解答地球如何起源與演變,行星和太陽系究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人類是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地球的未來將如何等一系列問題。 深空探測還可以創造經濟效益,惠及民生。葉培建說,美國阿波羅計劃先后有幾十個行業的2萬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參與,創造了80多萬個就業機會,極大地帶動了科技創新和社會飛速發展。在計算機、新材料、醫療等諸多領域獲得專利3000多項,其中1000多項民用專利迅速轉化為生產力,數碼相機、太陽鏡、無菌室等至今仍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 “深空探測還可以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葉培建深情地回憶道:一位老華僑曾激動地感慨,中國的衛星能飛多高,我們華僑的頭就能抬多高。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11]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計劃于2018年發射
- [ 03-05]過去五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8%、9.9%
- [ 03-02]黃強委員談中國高鐵:避免壟斷釀問題
- [ 03-01]“嫦娥三號”探月衛星將在下半年發射
- [ 02-28]嫦娥二號距地突破2000萬公里 繼續飛向更遠深空
- [ 01-18]美俄公布探月計劃 韓媒稱“星球大戰”或重演
- [ 01-16]日將制定新宇宙基本計劃 取消機器人探月計劃
- [ 12-19]中國2012年發射19箭28個航天器收獲“滿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