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探月之后還探啥
www.fjnet.cn?2013-05-06 16:26? 蔣建科 喻思孌?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火星探測面臨四大難題 我國目前暫無明確的火星探測計劃,專家呼吁盡快開展 火星被認為是除地球外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內地行星,成為國際科技大國行星探測的首選目標。 葉培建認為,國際上深空探測有兩個特點:一是所有探月國家很快都進行了火星探測,包括探月稍晚于中國的印度,也已正式開展火星探測;二是本世紀迄今,火星探測次數多于月球探測,全球都很關注火星。 不過,他說,我國根據綜合考慮,目前暫無明確的火星探測計劃。 葉培建說,火星探測技術復雜,除要解決4億公里之遙的深空遠距離測控通信問題外,還有三方面的難題。 一、距離遠,通信時延長,信號來回需要46分鐘;飛行時間長,從地球飛往火星單程就需要10個月;在“日凌”,即太陽、地球、飛行器在同一條直線上的時候,太陽輻射將影響通信,而火星探測器在飛往火星途中,“日凌”現象對測控通信的影響將達2個月左右。 這要求火星探測器,在飛往火星途中及開展深空探測任務時要具備“自主管理”、“自主導航”的能力。 二、由于距離遙遠,測軌精度必定降低,需要采取新的技術方法,來保證探測器近火制動的準確性。 三、研制火星探測器,需要知道火星表面溫度、大氣等環境情況,而目前人類對火星了解還太少。 葉培建認為,國際合作可以讓深空探測資源得以充分利用,“但自主進行的深空探測則顯示了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我們有必要盡快實施獨立自主的火星環繞探測”。 葉培建表示,我國有探月工程掌握的關鍵技術作為基礎,也具備了自主開展到達距地球約4億公里遠的火星探測前提條件,尤其是地面測控系統建設的64米大口徑天線完善了我國深空測控網,為火星探測任務的實施提供了基礎條件。 目前月球是我國深空探測的主要目標。根據設想,葉培建表示,探月工程將在2020年前完成“繞”、“落”、“回”三個步驟。相關專家也論證我國2025年實現首次載人登月的可行性。 葉培建認為,這些深空探測發展目標實現后,我國將突破和掌握開展深空探測所需的一系列關鍵技術,獲得一批自主創新的深空探測科學成果,為長遠的深空探測科學研究和航天活動奠定堅實的技術、物質和人才基礎,并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葉培建說,在深空探測方面,我國目前缺乏系統的中遠期規劃,探測范圍和探測方式還有待大力拓展,深空探測技術能力和技術儲備仍不足。本報記者 蔣建科 喻思孌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11]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計劃于2018年發射
- [ 03-05]過去五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8%、9.9%
- [ 03-02]黃強委員談中國高鐵:避免壟斷釀問題
- [ 03-01]“嫦娥三號”探月衛星將在下半年發射
- [ 02-28]嫦娥二號距地突破2000萬公里 繼續飛向更遠深空
- [ 01-18]美俄公布探月計劃 韓媒稱“星球大戰”或重演
- [ 01-16]日將制定新宇宙基本計劃 取消機器人探月計劃
- [ 12-19]中國2012年發射19箭28個航天器收獲“滿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