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發展規劃今年出臺 戶籍改革或成突破口
2013-05-25 09:43? 孫乾?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黃曉夏 黃曉夏 |
分享到:
|
房產稅改革試點、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方案、城鎮化發展規劃、戶籍制度改革……這些關系中國未來發展的關鍵性改革要點,昨天一并出現在《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 這份由國家發改委提交、國務院批轉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今年經濟體制改革的7項重點工作,涉及行政體制、財稅體制、民生保障等方方面面。其中明確,今年將逐步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并研究制定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方案,備受關注的城鎮化發展規劃也將在年內出臺。 1 【行政體制改革】政府機構改革推及地方 今年新一屆政府成立之初,即啟動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此次意見明確,將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完成新組建部門“三定”規定制定和相關部門“三定”規定修訂工作。組織推進地方行政體制改革,研究制定關于地方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意見。 同時,進一步簡政放權,下決心減少審批事項。抓緊清理、分批取消和下放投資項目審批、生產經營活動和資質資格許可等事項,對確需審批、核準、備案的項目,要簡化程序、限時辦結相關手續。嚴格控制新增審批項目。 意見對于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提出創新性要求,要加快出臺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推動公共服務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并要進一步深化公務用車制度改革。 解讀 行政審批事項要減三分之一 據了解,4月24日和5月6日,新一屆政府已召開兩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擬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等事項進行了審議,最終確定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共133項。 此前,經過六輪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國務院共取消和調整2497項審批項目,在簡政放權上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從總體看,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直接干預仍顯過多,投資體制和財稅體制改革滯后,行政審批事項仍然較多,一些領域的審批事項程序繁瑣、辦事效率低下,還存在變相設置審批事項的現象。 而調整機構、轉變職能,可謂是本屆政府的首要大事,其中,放權則是此次機構職能轉變的一個鮮明特征。新一屆中央政府明確提出,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國務院部門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要減少三分之一。 5月13日上午,國務院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動員部署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工作。這一表態再次彰顯了新一屆政府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
相關閱讀:
- [ 05-24]發改委稱“中國城鎮化草案遭阻”報道與實際不符
- [ 05-24]專家稱中國城鎮化發展會給中德帶來更多合作空間
- [ 05-24]李克強發布署名文章:城鎮化將釋放更大需求
- [ 05-23]媒體評論:沒有百姓可承受的房價就沒有新城鎮化
- [ 05-23]媒體評論:沒有百姓可承受的房價就沒有新城鎮化
- [ 05-17]地方“誤讀”使城鎮化跑偏 "以人為本"才是正道
- [ 05-17]地方“誤讀”使城鎮化跑偏 "以人為本"才是正道
- [ 05-16]城鎮化規劃重啟修改 抑地方投資沖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