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航天員素描【組圖】
www.fjnet.cn?2013-06-10 18:26? ?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10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定于6月11日17時38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再度“飛天”的英雄、歷盡艱辛的追夢人、中國第一位“太空教師”,且看他們的“神十”航天夢…… 聶海勝:再度飛天的英雄航天員 神舟十號乘組航天員聶海勝。 秦憲安攝 聶海勝,男,漢族,湖北省襄陽市人,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少將軍銜。曾任空軍某師某團司令部領航主任,安全飛行148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2005年10月,執行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獲得圓滿成功。2013年4月,入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飛行乘組。 新歲月無痕。 坐在聶海勝面前,這是我們能想到的第一個詞。 他身材挺拔,笑容憨厚,一如8年前。 2005年那個秋季,41歲的他在神六飛行中度過了115個小時。8年后,已近知天命之年的他將再次以指令長的身份率領神十乘組飛向太空。 擁有“英雄航天員”稱號和少將軍銜的他,不得不一次次面對人們的疑惑:為什么還要飛? “飛行是我的職業,我的使命;無論將軍或士兵,都因使命而光榮。”聶海勝說,只要我還能飛,就要做好一切準備;只要任務需要,就當義無反顧。“誰說拿了一次獎牌的運動員就再也不參加奧運會啦?” 人們的另一個疑問隨之而來:他還能飛嗎? 執飛神十,聶海勝將成為我國飛向太空的最年長航天員。 “國外五六十歲的航天員多著呢!”聶海勝說。進入中國航天員大隊15年以來,他的各項訓練和體育鍛煉從未間斷。面對每一次新的任務,選擇一如既往——學習理論知識、苦練操作技能、參加乘組選拔,他入選了自神舟五號以來每一次任務的飛行梯隊。2005年第一次飛天以來的8年間,當他的普通同齡人經歷著正常的生理衰退時,聶海勝的航天生理功能始終保持在優良等級,骨骼代謝變化不大,出色的心肺和心血管功能更是普通人無法相比。 這是一項屬于聶海勝的中國紀錄。這是一個職業航天員時刻準備出征的狀態。 2013年4月,聶海勝以優秀成績入選神十飛行乘組。在擔任指令長的同時,他還將承擔手控交會對接的操作任務。在我國載人航天飛行史上,這兩項艱巨任務首次由同一人承擔。 一年前,劉旺手控操作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時,聶海勝在地面提供技術支持。這一次要自己上陣了,他很有信心:“壓力肯定有,但我們經歷了千錘百煉,絕對不會被壓力打垮!” 這是名副其實的千錘百煉:執行任務前,聶海勝的地面模擬訓練已超過2000次。結果表明,他的對接操作越來越精準,穩定系數越來越高,準確率基本達到百分之百。 “他性格沉穩,愛思考,不僅從不缺席每一次訓練,還經常參加設計師和技術人員的研討會。”航天員訓練中心總設計師姜國華說。 “他會隨時隨地問一些非常難的問題,讓我們措手不及。”王亞平說,“他對自己要求更嚴格,是我們乘組的‘定海神針’,有他在,什么都不怕。” 與神六飛行相比,這次任務復雜得多。乘組的信心來自載人航天工程的成熟,來自在多年訓練中鑄就的飛行能力,也來自三人在“老大哥”帶領下滿滿的默契。 執行任務前,航天員中心為乘組進行了一次心理測試,要求三個人輪流上陣,共同在黑板上完成一幅畫——三人之間不能有任何交流,繪畫隨時有可能被打斷,換上另一個人。 張曉光第一個動筆。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10]神舟十號乘組航天員訓練密照曝光
- [ 06-10]神舟十號飛船航天員飛行乘組情況介紹
- [ 06-10]神舟十號乘組航天員訓練密照曝光
- [ 06-10]神舟十號任務仍采用神八神九一樣模式兩天對接
- [ 06-10]神舟十號任務飛船計劃在軌飛行15天
- [ 06-10]神舟十號三名航天員公布: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
- [ 06-10]新聞背景:神舟十號唯一女航天員王亞平(圖)
- [ 06-10]新聞背景:神舟十號航天員張曉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