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魚米鄉”之觴看土壤污染之痛:鎘米背后的危與機
www.fjnet.cn?2013-06-12 18:40? 譚劍 周勉?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治理土壤污染 “危”中有“機” 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厚積突發”,暴露出我國工業污染的嚴峻形勢以及農業生產領域過分追求速度和數量,忽視對耕地質量保護的嚴峻現實。但這并不意味著土壤污染已“不可逆”。 有專家表示,人口多、耕地少的現實,使得人們過度追求“產量至上、效益至上”,只向土地索取,而長期忽視了土壤的保護與修復;此次“鎘米風波”所暴露出來的土壤污染之痛,已引起公眾強烈關注,將有力地推動全社會重視和加快推進治理土壤污染進程。 “土壤質量與水、肥、氣等多種元素息息相關,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類生命體,它同樣也需要呵護。”童潛明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土壤面臨“嚴重透支”。以湖南為例,資料顯示目前湖南省稻田平均耕層厚度只有13厘米左右,比上世紀80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時減少3.5厘米,湘陰、汨羅、沅江等地的個別稻田耕層已不足8厘米。 “土壤污染的治理與恢復是一個長期過程。”湖南省一位土肥專家說,通過相關農藝手段如增加土壤有機質、施用含硅土壤調理劑、采用生物吸收法等能夠鈍化、減輕甚至修復大多數的超標土壤。他希望這次“鎘米危機”能夠引起國家和湖南省對耕地質量的足夠重視,設立專項資金對酸化土壤進行修復改良。 湖南泰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土壤修復業務的企業,公司董事長曹典軍認為,當前我國土壤污染形勢雖然嚴峻,但業界的普遍認識是“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完全不可逆的污染耕地畢竟只占很少一部分,大面積來說,我國的土壤污染還是能夠得到修復的。”曹典軍說,目前我國并不缺乏治理土壤污染的技術和人才,缺的是政策、資金的支持和社會進一步關注。 “在經歷了鎘米危機之后,治理土壤污染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已更加凸顯。”湖南省環保廳副廳長謝立說,目前湖南省已針對全省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環保、國土、農業等部門已在聯合開展抽樣調查。謝立告訴記者,對重金屬造成的土壤污染,湖南省的治理思路是嚴控增量,逐步消化存量。他認為,“鎘米”風波發生后,無論是在政府層面還是社會公眾,都應該理性應對、冷靜反思,形成全社會聯動的“合力”,根治土壤污染并非遙遠的夢。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12]國外專家看鎘大米:農田污染情況驚人 亟待立法
- [ 06-05]為環保,大家都盡一把力
- [ 06-03]植物大戰重金屬:鎘大米危機牽出土壤污染現實
- [ 05-27]調查顯示中國1/6耕地受污重金屬 達2000萬公頃
- [ 05-26]調查顯示中國現有2000萬公頃耕地受重金屬污染
- [ 05-09]律師申請公開土壤污染數據 環保部稱核實后公開
- [ 05-09]環保部稱“土壤污染數據屬國家秘密”答復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