鎘米危機敲響警鐘 土壤重金屬污染需加大懲治力度
www.fjnet.cn?2013-06-14 06:48? ?來源:中新網 我來說兩句
化肥也是污染源 童潛明認為,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成因十分復雜,除了工業造成的點源污染,農業投入品濫用造成的面源污染也是重要原因。目前全球每年進入土壤的鎘總量為66萬公斤左右,其中經施用化肥進入的比例高達55%左右。 出于對產量和經濟效益的追求,許多農民棄用有機肥,大量改用氮肥和磷肥,土壤酸性急速飆升。湖南省耕地土壤PH值已由上世紀80年代的6.5下降到目前的6.0,30年土壤酸化程度相當于自然狀態下300年的酸化程度。土壤酸化帶來的直接影響,是增加重金屬在土壤中的活性,使其更容易被作物吸收。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嚴昌榮指出,農田地膜也給土壤帶來嚴重污染。殘膜最直接的后果是使農作物減產,隨著其在土壤里逐年累積,還可能對地下水和土壤結構造成更嚴重的污染。 需政策資金支持 經歷了“鎘米危機”之后,治理土壤污染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已更加凸顯。 專家表示,土壤污染并非已不可逆。通過相關農藝手段如增加土壤有機質、施用含硅土壤調理劑、采用生物吸收法等能夠鈍化、減輕甚至修復大多數重金屬超標土壤。但土壤污染的治理與恢復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治理土壤污染的技術和人才,更需要政策、資金的支持和社會進一步關注。 近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表示,我國正建立涵蓋81個化學指標(含78種元素)的地球化學基準網:以1∶20萬圖幅為基準網格單元,每一個網格都布設采樣點位,每個點位都采集一個深層土壤樣品和一個表層土壤樣品。用表層含量減去深層含量,即得出重金屬元素“人類污染圖”,全面會診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據介紹,深層樣品來自1米以下,基本代表未受人類污染的自然界地球化學背景;表層樣品來自地表25厘米以淺,是自然地質背景與人類活動污染的疊加。 地質學家指出,必須持續加大對污染行為監管和懲治力度。對已被污染土地,要搞清污染源并加以切斷。國土、地質、環境、水利等部門要通力合作為大地“排毒”。人民日報海外版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12]從“魚米鄉”之觴看土壤污染之痛:鎘米背后的危與機
- [ 06-12]國外專家看鎘大米:農田污染情況驚人 亟待立法
- [ 06-03]植物大戰重金屬:鎘大米危機牽出土壤污染現實
- [ 05-27]調查顯示中國1/6耕地受污重金屬 達2000萬公頃
- [ 05-26]調查顯示中國現有2000萬公頃耕地受重金屬污染
- [ 05-09]律師申請公開土壤污染數據 環保部稱核實后公開
- [ 05-09]環保部稱“土壤污染數據屬國家秘密”答復合法
- [ 04-19]糧食安全問題引發擔憂 土壤治理亟待立法破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