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城鎮化的保障成本:有保障,成市民才有希望
2013-06-16 06:38:46??來源:中新網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后來我和妻子分頭去了陜西和河南做手機生意,想法很簡單,就是多賺點錢。”黃江保告訴記者,“哪想到生意更難做,起早貪黑進貨鋪貨,最后不僅沒賺到錢,帶出來的本錢也賠了不少。” “不能空手回家啊,夫妻倆就硬著頭皮堅持。母親身體不好,有一次在家犯病昏迷了兩天,當時小兒子出生了正交給母親照應,孩子也兩天兩夜沒的吃。”說到剛進城的日子,黃江保搖搖頭,40多歲的漢子眼眶也濕了。 夫妻倆想想,終究還是放心不下家里人,在外折騰幾年后,2000年回到了離家近點的合肥打工,再次進入了家具廠。 扛板子、上電鋸、訂柜子,黃江保一米六的個頭扛起大木板呼呼喘著粗氣,豆大的汗珠沿著略顯蠟黃的面龐不停往下掉。 “早上6點多就得起床了,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不覺得累,能賺錢就行,現在咱夫妻倆一個月的工資靠近5000元了。”黃江保樂呵道。 黃江保說,在城市里打工,苦點倒不怕,夫妻倆都撐得住,可就怕生病,病了不能干活,去醫院也看不起。 “他身體也不好,有胃潰瘍,還有血管瘤,讓他去看他就是不去,怕花錢,也怕耽誤工作,就在小診所隨便拿點藥。”妻子何愛青剛開口,黃江保打斷道,“都是小毛病,不礙事的,你別太擔心了。” 妻子不說話,扭過頭去,偷偷抹了把眼睛。 黃江保告訴記者,身體確實有些毛病,但不敢去大醫院看。“現在一進醫院門嘩嘩就是錢,隨便做個檢查都得上百元,這么點工資,實在不敢去折騰,還有倆孩子在合肥上學呢。” “沒有醫療保險么?”記者問。 “戶口在老家,上了新農合,現在安徽政策好了,也可異地就醫報銷,不過要住院才能報,我哪有那時間呢!”黃江保說,跟城里人相比,報銷額度也有限,自己還得掏不少,想想倆孩子,還是忍了。 |
相關閱讀:
- [ 06-14]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國不會落入城鎮化陷阱
- [ 06-14]城鎮化謹防房地產化 專家建議構建立體系統工程
- [ 06-13]城鎮化承載壓力顯現 小城鎮人口向中等城市看齊
- [ 06-09]大陸城鎮化催生商機 臺商或遇大好機會
- [ 06-07]厲無畏:中國經濟仍有十幾年的高速發展空間
- [ 05-28]姚景源:增長潛力與空間恰是我們發展的良機
- [ 05-28]耶魯大學學者:中國抓住真正的機會正當其時
- [ 05-27]發改委負責人強調: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關鍵靠改革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