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蛟龍號7000米深潛:返航時母船舵機彈簧折斷
www.fjnet.cn?2013-06-17 15:21? ?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老軌”的工作日志 當記者從機艙爬出來,一股涼風迎面而來,耳朵還嗡嗡作響。記者來到劉軍的房間,翻開他的工作日志,看到首頁上工工整整地寫著:“生命取決于我們精確的工作。活著要像深海會發光的魚那樣,照亮前方的路。” 船員年齡普遍偏大的輪機部,在“蛟龍”號載人深潛7000米級海試中,在高溫、噪聲大的機艙內連續奮戰44天,左右兩個主機工作1271小時,輔機運轉2114小時,沒有因為設備故障耽誤海試一秒鐘。 2012年6月27日下午4時,“蛟龍”號執行首次下潛任務后正在返航途中,2號舵機出現“跑航”現象,這意味著母船的航向無法精確控制,但“蛟龍”號2小時后就要浮出水面。劉軍說:“為了不耽誤潛器回收,我趕緊組織了4個人去舵機房搶修。” “那時舵機房已被太陽曬透,溫度有50多攝氏度。別說干活,剛進去就一身汗。一個多小時后,我們終于找到了故障。原來是2號舵機電液換向閥船艏方向的復位彈簧折斷成了3段。我們趕緊拿來備用件更換。5時45分,備用件更換完畢,此時我們4個人全身都濕透了。”劉軍說。 就在搶修過程中,電機員李章華還扭傷了右臂,大家都勸他趕緊回房間休息。他說:“不差這會兒,還是一塊干完再說!一會潛器就上來了,不能因為舵機故障耽擱了潛器回收。” 劉軍告訴記者,像類似這樣的搶修工作僅在7000米海試中就有40余次,很多人都因機艙高溫中暑,4個人還受了傷。劉軍的人緣出了名的好,大家都愿意去他那“串門”。“‘老軌’干活絕對沒的說。不僅懂得多,而且有活都搶著干,我們特別服他。”電工于春璞對記者說。 當“蛟龍”號創造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時,當媒體閃光燈不停地閃向“蛟龍”號和潛航員的時候,當科學家和公眾好奇深海神秘景象時,“老軌”和他的輪機部平均每年100余天待在悶熱、濕滑、轟鳴、沒有陽光的機艙里,他們如同深海中會發光的魚兒那樣照亮“蛟龍”前方的路。中國載人深潛精神在這里得到了實踐和證明。(中國海洋報 王晶)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15]“蛟龍”再度深潛進行科研實戰 將轉戰三處海域
- [ 06-14]蛟龍號抵達南海作業區
- [ 06-10]蘇南碼頭數百民眾歡送“蛟龍號”出征南海
- [ 06-10]專家析蛟龍號“蛻變” 已登同類型潛水器深度榜首
- [ 06-10]“蛟龍號”深潛器起航 將駛向南海及北太平洋
- [ 06-09]“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將遠航 駛向南海及北太平洋
- [ 06-08]“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將遠航 駛向南海及北太平洋
- [ 06-04]“蛟龍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精確懸停定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