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專家解讀我國首次太空授課物理原理 2013-06-21 07:5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洪熙 我來說兩句 |
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開展基礎物理實驗,展示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開展基礎物理實驗,展示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 |
6月20日10時許,我國首次太空授課開始。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開展基礎物理實驗,展示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新華社記者王永卓攝 實驗三:陀螺運動——角動量守恒 實驗過程:王亞平取出一個紅黃相間的陀螺懸放在空中。用手輕推陀螺頂部,陀螺翻滾著飛向遠處。緊接著,她又取出一個一模一樣的陀螺,讓它旋轉起來,懸浮在半空中,再用手輕輕一推,旋轉的陀螺不再翻滾,而是保持著固定的軸向向前飛去。 專家解讀:轉動的陀螺具有定軸性,定軸性遵守角動量守恒原理——在沒有外力矩作用的情況下,物體的角動量會保持恒定。航天員瞬時施加的干擾力不能產生持續的力矩,由于角動量守恒,旋轉陀螺的旋轉軸就不會發生很大改變。而這一點在地面上之所以很難實現,并不是因為角動量守恒定理不成立,而是因為陀螺與地面摩擦產生的干擾力矩等因素改變了陀螺的角動量,使其旋轉速度逐漸降低,不能很好地保持旋轉方向。 利用角動量守恒定律,我們可以實現衛星的定向控制。基于陀螺指向穩定性特點制成的陀螺儀,還被廣泛用于不同領域各種平臺的穩定控制。雪鐵龍C6轎車上就安裝了測量車身縱向和橫向擺動的陀螺傳感器,可以實現車身穩定度的控制。 |
相關圖片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