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頻頻被收回 開發商缺錢還是地方政府動狠?
www.fjnet.cn?2013-07-10 14:50? 徐海波?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新華網武漢7月9日電(記者徐海波)近段時間以來,南京、杭州、北京、武漢等地先后收回多塊曾經風光無限的“地王”,引發市場一片欷歔。這是地方政府清理閑置土地的鐵腕行動還是開發商資金捉襟見肘的無奈之舉?在當前房地產信貸收緊的背景下,“地王”被收的鬧劇是否將頻繁上演? 多地“地王”被收回 “地王”向來命運多舛。7月5日傍晚,南京市國土資源局發布公告稱:經市政府批準,下關濱江江邊路以西2號地塊因故終止出讓程序。 這幅土地去年11月30日被中冶置業控股公司以56.2億元高價拿下,成為當時南京市的“地王”。2010年9月,中冶置業曾以200億元拿下2號地塊毗鄰的另外兩塊地。三幅土地連成整體總面積達到236萬平方米,總價256.54億元,成為全國當之無愧的“地王”。 實際上,不僅南京,這股回收“地王”之風早已席卷全國,北京、深圳等地均對長期閑置的“地王”進行了回收。5月份,武漢市國土局發布公告,宣布無償收回4宗黃金地段地塊。其中,位于精武路一商業服務業用地,合同簽訂時間長達近20年,至今仍是一塊“凈地”。 6月底,雅戈爾宣布退出杭州城西申花板塊兩幅地塊。這兩塊地是2010年杭州市的“地王”項目之一。當時,雅戈爾分別以12.56億元和11.65億元的價格拿下。 自去年底以來,國土資源部要求各省市加強對“地王”的控制,避免在住宅、商服用地供應中出現“地王”誤導市場。國土部法律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中國未竣工房地產用地48.17萬公頃,未開工房地產用地14.45萬公頃。從數據上看,仍有大量已供土地處于閑置狀態。 開發商“斷臂”源于缺錢 花錢買的地,被政府收回,這是地方政府清理閑置土地的鐵腕行動還是開發商資金捉襟見肘的無奈之舉? 去年7月1日修訂實施的《閑置土地處置辦法》規定,土地閑置超過1年將征收土地出讓金20%的閑置費;滿2年未動工開發的,將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 不過,這一規定并未助力地方政府收回所有閑置土地,總有開發商想盡辦法逃避政策監管。市場人士介紹,一些小開發商拿地后,找來另一家公司,虛構債務關系,以土地作為質押,債權方再提起訴訟,地塊就作為標的物被凍結無法開發。還有更簡單的方法是,開發商找出拆遷遇阻、規劃變更等理由,就輕松地申請到延期開發。 “其實,開發商預期到未來收益可能過低甚至虧本,所以寧愿政府把地收走。”武漢福星惠譽地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澤春一語道破天機。他說,這些地塊大多是在土地市場火熱的時候,開發商花高價錢搶購來的,持續的樓市調控政策擠壓了房地產業的利潤率,一些開發商資金壓力加大,如果開發出來,虧損可能遠超過預付定金,所以甘愿被收回。 雅戈爾的困境也證實了這一點。2010年11月拿地后,雅戈爾只支付了4.8億元定金,后續款項遲遲未能到位。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定金將不予返還,但雅戈爾意識到,在高庫存的壓力下,公司現金流緊張,如果繼續經營這塊地,將來的損失將大于4.8億元,因此選擇“斷臂”自救。 同樣,財務狀況不佳也是中冶“割肉”放棄土地的主要原因。中冶2012年年報顯示,當年虧損約69億元。雖對南京“地王”支付11.3億元保證金,由于財務吃緊,對于后續開發的巨額投入“捉襟見肘”,無奈之下選擇放棄。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7]南京國土局收回56億地王 稱系公共利益需要
- [ 07-05]樓市觀察:房價不一定隨地價共舞 地市滯后房市
- [ 07-03]多地樓市迎來年中熱潮 房價漲幅會否逆勢收緊?
- [ 06-30]“地王”輪番上場 誰來摁住地價穩住房價?
- [ 06-22]雅戈爾退出杭州“地王” 為此提損4.8億合同定金
- [ 12-27]上海地王刷新總價紀錄 地王進入井噴期
- [ 12-19]北京“準地王”暫停出讓
- [ 12-19]國土部調查南京“地王” 避免高價地誤導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