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考證火鍋起源 官方稱只是重慶火鍋的起源地
www.fjnet.cn?2013-07-13 15:34? 劉賢?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中新社重慶7月13日電 題:重慶考證火鍋起源 獨領一鍋誕生地 中新社記者 劉賢 紅透海內外的特色名吃“火鍋”起源何方?這不再是令中國“火鍋之都”重慶尷尬的問題。 “一鍋沸湯雙椒會,聚友拾箸燙毛肚。辛香滋味滿城邑,家家扶得醉人歸。”小小火鍋不僅成就千億產值,更是山城重慶的響亮名片。 關于火鍋起源地的口爭筆論不曾消散。在考證后,重慶官方近日出品的《火鍋中的重慶》“主動讓出”誕生地的位置,稱重慶只是特立獨行、傲視群“鍋”的重慶火鍋(毛肚火鍋)的起源地。 此書主編、重慶市巴渝文化研究院研究員林文郁13日向中新社記者解密:古代中國已有火鍋的烹調形式,如三國時期的五熟釜、北宋的骨董羹、南宋的撥霞供等,但真正出現“火鍋”一詞是在清朝,是滿族人進關統治后推行本民族喜愛的烹飪方式、稱呼及文化的結果。 那時的火鍋還是白湯(不辣),到重慶后才漸變為紅油翻滾的“麻辣尤物”。 清末時期,長江重要港口重慶的船工要祭龍王保平安,這“開船肉”是殺雄雞煮熟后宰成八大塊,在有辣椒、花椒的油碟中蘸了分給船工,俗稱“雞八塊”。 民國初,不知是哪個小販靈機一動,將“水八塊”與北方火鍋涮煮方法融合,煮一鍋“又辣又麻又咸的鹵汁”,以廉價牛肉、牛雜、牛油渣切片燙食,引食客追捧。著名作家李頡人說,這種叫“水八塊”的食物不僅廉價解饞,且燥熱御寒,深得一般苦力及貧民的喜愛。后再經嘗試,燙起來脆香的毛肚(牛的瓣胃)漸成火鍋主要食材。重慶毛肚火鍋由此獨樹一幟。 林文郁稱,1921年后(具體年限難考證),較場壩出現重慶第一家毛肚火鍋店。李頡人的《漫談中國人之衣食住行》稱,這家“白樂天”火鍋店的店主將火鍋從街邊擔頭移到桌上。 抗戰時期,許多名人涌入戰時首都重慶,火鍋業迅速壯大。林文郁說,這下里巴人的美食走進以陽春白雪自居的咖啡廳、高檔飯店。當時還流行一首小詩:朝天門、枇杷山,火鍋小吃店,伴我八年度磨難,飯菜麻辣香,霧都(指重慶)印記難消散。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11]劉德華宣傳總監吃火鍋被燒傷 飯店無執照仍在經營
- [ 07-10]80后火鍋店老板墜樓身亡 美食圈人士嘆天妒英才
- [ 07-03]榆林查獲61噸假牛羊肉 由鴨肉冒充主售火鍋店
- [ 06-28]顧客吃出“老鼠屎” 火鍋店彪悍廚師一口吞(圖)
- [ 06-24]地溝油“越吃越有味”?
- [ 06-20]上海公布首份食品安全黑名單 涉2企業13責任人
- [ 06-19]英國《衛報》:廣西玉林狗肉節引發爭議
- [ 06-17]荔枝蘸醬油走紅網絡 重慶網友:能燙火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