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巡視組江西尋“老虎” 落馬官員在獄中舉報
www.fjnet.cn?2013-07-23 06:36? 郭芳 董顯蘋?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我來說兩句
面見“北京”的機會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郭芳 董顯蘋|江西報道 6月25日凌晨3點多,年逾六十的周菊英與她的舊日同事一共30多人,“浩浩蕩蕩”地從撫州市臨川區的家里出發。到達南昌市濱江賓館四號樓時,還只是早上6點多鐘。他們希望在這里見到中央巡視組,以撫州減震器廠股東的身份,要求臨川區政府返還他們1000萬。 位于南昌市東湖區愛國路216號的濱江賓館四號樓,因為中央第八巡視組在此下榻而聞名。整個夏天,巡視組的部分工作人員就在這里公開接訪。 與官員的心境截然不同,訪民渴望著這一次與“北京”見面的機會。而且,他們希望巡視組待的時間越長越好。 四號樓前的訪民與工作人員 早上6點多鐘,太陽已經升得很高,這個沿江的賓館雖以濃郁的園林特色見稱,但依然酷熱難耐。四號樓前已經滿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自巡視組正式接訪開始,每天如此。巡視組的接訪從早上7點開始,周菊英和同事們憑身份證和上訪材料排隊取號,號票實行“實名制”,一天的會見不超過100號。 來自萍鄉市的王林在巡視組公開接訪的第一天就到濱江賓館排隊,“人太多了,人山人海的幾百人在擠著排隊,當天僅接訪70人,根本輪不上。”他最后沒有面見巡視組,但遞交了材料。 雖然巡視組同時公開了郵箱和信箱,但絕大多數人還是不放心,仍極力爭取面談的機會,而不是只遞交材料。他們對于“面談”有極高的期待。 為了能盡早與巡視組見上一面,一些訪民半夜三四點鐘便在四號樓前排起了隊。一些訪民為了方便,甚或抱著可能有機會私下碰見巡視組成員的希望,而選擇入住濱江賓館。整個濱江賓館因此幾乎天天爆滿。還有一些訪民就這樣卷著鋪蓋露天住在四號樓旁邊的馬路邊上,天天蹲點。 一位老太太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她已經來了三次,遞了上訪材料,但還沒能跟巡視組說上話。 無論如何,訪民們不愿錯過與“北京”見面的機會。這顯然比到北京的成本要低得多,“關鍵是真的能跟中央的人見上面”。 為使“面談”能達到最佳效果,他們大多有備而來。寫好“狀書”,復印好材料,那是最基本的。舉報材料的撰寫亦與時俱進:大多以“中國夢”開始,中間是堅決支持中央“老虎和蒼蠅一起打”的決定,復而又以“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結束。 不少人拉著橫幅,制好廣告,像擺地攤的小販,蹲坐在四號樓前一字排開,有的嚎啕大哭,哭訴自己的悲慘遭遇……想盡一切辦法,希望引起人們對自己命運的關注。 盡管巡視組在四號樓前貼出了“敬告”:歡迎反映領導干部有關權錢交易、以權謀私、貪污賄賂、腐化墮落等違紀違法問題線索,其他個人訴求請到江西信訪局等有關部門反映。 但遠離官場的老百姓所反映的問題絕大多數仍與個人訴求有關,最常見的包括土地房屋的強征及補償問題、對司法裁判的不滿、醫療糾紛、國企改制的歷史遺留問題等等。不過,這些問題的背后,牽出的往往還是貪腐。 周菊英他們好不容易排上號,接著是長時間的等待。在燥熱、嘈雜等待人群中,突然傳來尖銳的爭吵聲,帶著哭聲。一位上訪的中年婦女與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發生了沖突。她已經與巡視組面見了兩次,當她第三次來要求面見的時候,被工作人員攔了下來。 在這樣的場合,當地政府的工作人員雖極盡克制、和緩,但訪民的情緒極易激動。每天這樣的沖突不斷重復。 來自江西省各部門、各地市區縣的維穩工作人員有相當規模,散見于四號樓前的人群中。“每個地方至少來兩個工作人員,但實際上遠遠不止。”一位負責維穩的官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他們的壓力很大,尤其是訪民數量較大的地區,“苦不堪言”。在巡視組的來訪登記上,能算出各地市訪民的數量。他所在的市,前一階段到濱江賓館上訪的人數排在了全省第四,“我們盡可能地勸他們回當地反映情況尋求解決辦法,但愿意聽勸的人不多”。 上述維穩官員坦言:“到這里來,解決問題的概率就高一些,解決得也更快更好一些。于是,現在上訪人員多了一句口頭禪:‘你不解決我就告到中央巡視組去。’”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8]揭秘中央巡視組"巡視"中國人民大學:中層干部被約談
- [ 06-18]專家稱中央巡視組非“欽差大臣” 不宜苛刻問責
- [ 06-02]揭秘中央巡視組工作方式:盡量不過多干擾地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