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安系統反思叔侄冤案 媒體稱不追責何談反思
www.fjnet.cn?2013-07-23 08:48? 馬滌明?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浙江省公安廳廳長劉力偉在公安廳一座談會上講到蕭山案、叔侄冤案的反思問題,他說,錯案就是錯案,既然錯了,就要認錯,就要糾錯。辦了錯案就沒有功勞可言,糾錯也是必需的。(7月22日《法制日報》) 當地公安系統首次公開反思這兩個錯案,不論從案件的影響,還是公眾期待上說,雖然慢了半拍,但仍有其積極意義。而此前,除了“有錯必糾,有責必查,絕不掩蓋、絕不袒護”的表態,有關各方再沒有進一步的態度,更不見有追責的動作,引發了輿論的很多猜想。 反思是必須的,但缺席了追責的反思,一是不完整,二是難免有走過場之嫌。正如劉廳長所言,如果沒有人承擔責任,就會“好了傷疤忘了疼,錯案還會發生”。那么,這么長時間過去了,為什么一點動作都看不到呢?調查、厘清責任當然需要一個過程,但這種“過程”應當是正常的過程,否則令人懷疑,是不是自我調查無力,過程被人為地拉長?與慶功表彰的迫不及待相比,調查追責的慢騰騰,透出的態度顯然是不積極。并且有媒體報道說,叔侄冤案平反兩個多月后,對此案負有重要責任的所謂“女神探”仍在擔任大隊長,依然在一線工作。 同時,還需要明確的是,追究錯案責任,絕不是一個部門的責任;公安部門只能依照相關紀律規定處理責任人,但類如蕭山錯案、叔侄冤案這樣的嚴重過失,顯然不只是紀律層面的處理就能交代得過去的。僅就叔侄冤案來說,涉及刑訊逼供、證據造假甚至公安機關跨省調“線人”作偽證,以及在無任何物證和目擊者的情況下推導出所謂“無懈可擊”的“證據”等嚴重違法辦案行為;那么不管是主要責任人,還是具體責任人,不追究刑事責任則不能還法律公正,對受害人也不公平。 反思的話必須要講,但沒有依法嚴肅的追責,反思會被認為是空談。三個月前浙江省政法委即已成立調查組,徹查聶海芬等該冤案偵查、起訴、審判等全部司法過程中的涉案人員;但時至今日沒有任何消息傳出,外界也看不到任何動作,甚至主要責任人仍在領導崗位上,公眾難免要質疑“反思”的誠意。 (馬滌明)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29]三問“張氏叔侄案”國家賠償:為何由財政支付
- [ 05-27]羊城晚報:不應以“破案GDP”為破案目的
- [ 05-24]浙江叔侄冤案至少9名公職人員牽涉
- [ 05-23]杭州蕭山冤案疑犯承認傷人 稱并不知對方死亡
- [ 05-22]浙江高院反思叔侄冤案:不應以“破案GDP”為目的
- [ 05-19]律師“死磕”法官 連翻4起十年舊冤案
- [ 05-09]河南檢方:李懷亮案不是冤案、錯案 而是疑案
- [ 05-07]如何看待冤假錯案中的“功”與“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