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辦生意”火爆 遭遇工作居住證代辦商的不止吳女士一個人。 4月11日,記者所在的一個QQ群里,有人發布廣告稱,代辦工作居住證。要求具有本科學歷和學位證,納稅6個月滿2000元,所在公司提供人事對公賬戶。三個條件全部滿足的收費4.5萬元,三個條件全都不滿足的也可以辦,收費則高達15.5萬元。 記者打開百度網站,搜索“工作居住證”,搜索結果的第一行就是一家工作居住證代辦公司的推廣鏈接,標題為“北京工作居住證不成功不收費”。網站稱,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證者,可在本市行政區域內購買商品房、批準上市的已購公房和存量房,按有關規定購買經濟適用住房,不受北京市“商品房限購令”影響;可申請辦理駕駛證或臨時駕駛證以及機動車注冊登記手續,不受北京市“機動車限購令”影響等。 針對辦理條件,記者對比了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下簡稱北京市人社局)網站上刊登的申請人資格要求,發現兩者基本一致,如符合規定條件的申報單位連續聘用滿6個月以上、在本市有固定住所等。唯一不同的是,北京市人社局還要求男性不超過60周歲,女性不超過55周歲。而該網站則取消了這一條,增加了另一條:對首都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及特殊領域、特殊行業的緊缺急需人才,所學專業與工作崗位應“學用一致,專業對口”。 4月18日,記者撥通了該網站的咨詢電話,經理王先生解釋說,辦理條件還可以放松,只需符合本科學歷即可。辦理時,需要把勞動關系(社保和個稅)調出來,放到他們公司,辦好之后再調回去。總計辦理時間需要4個半月,費用是4.5萬元。 除了該網站,百度上還能找到其他一些代辦公司的廣告。記者電話咨詢了解到,其辦理條件大同小異,收費則從2萬元到3萬元不等,辦理期限多為45天到2個月。 根據公開資料,早在2011年9月13日,就有媒體報道稱,隨著北京樓市及車市等方面出臺限購政策,工作居住證備受追捧,黑市價格已經炒到了5萬元一張。 2012年5月6日,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也表示,近期部分項目持工作居住證簽約比例出現異常。受此影響,5月11日,北京市住建委、北京市人社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北京市工作居住證〉核驗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規定對偽造工作居住證的,兩年內不得向其銷售住房,今后不予辦理工作居住證。 未來或將收緊 2009年12月2日,北京市流管辦相關負責人曾經表示,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信息采集已經納入到2010年的立法調研,北京市流管辦和市公安局正在進行相關工作。力爭2010年改革現有暫住證制度,逐步取消暫住證,在全市推廣具有信息、服務功能的居住證。 此后,在2012年1月的北京兩會上,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劉敬民再次表示,居住證制度正在調研,內容包括年齡結構、人口數量、從事職業、目前暫住情況等,北京居住證制度最快有望當年出臺。 當時,在京滬廣深四個外來人口最多的一線城市中,北京市是唯一一個尚未全面實現居住證的城市。在上海,持有居住證滿7年者可以申辦上海戶口。在廣東,居住證持證人在同一居住地連續居住并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滿5年以上,子女接受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應與常住戶口學生同等對待;滿7年以上者,可以申請常住戶口。 但是,受樓市“限購”政策的影響,居住證制度的推進速度已經開始放緩。2012年5月,北京市住建委在出臺《通知》的同時還表示,北京市住建委將會同北京市人社局加大對偽造工作居住證的打擊力度,進一步完善材料收繳、審核機制,不斷優化和完善購房資格核驗流程,通過持續保持高壓執法態勢,有效防止調控政策在執行過程中走樣,房地產市場秩序持續改善。 4月18日,在采訪過程中,曼帕爾人力資源(北京)有限公司的張經理向記者表示,根據他們得到的消息,有可能(居住證制度)政策要變,現在很多人都“蠢蠢欲動”。因為辦理的人越來越多了,條件肯定也越來越嚴。海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居住證制度)主要是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其他的民營企業可以申請,但是有可能以后會限制人員的數量。這個政策目前還沒有下來,但是肯定應該會有的。” |
相關閱讀:
- [ 06-30]人大常委會委員建議實行統一居住證制度
- [ 06-20]上海居住證實行積分制 超生將取消申請資格
- [ 05-06]國務院:出臺居住證管理辦法 分類推進戶籍制度改革
- [ 04-13]北京今年實施居住證制度 將同步制定配套政策
- [ 03-06]人大代表吁北京盡快出臺居住證制度 實現公平對待
- [ 09-21]陜西省暫住證變居住證 專家稱關鍵在消除差異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