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尋求醫患溝通“最大公約數”
www.fjnet.cn?2013-08-02 07:34? 白劍峰?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自媒體時代”是一個眾聲喧嘩、眾說紛紜的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輿論場,每一個公民都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發出聲音,占領輿論制高點,以求在利益博弈中贏得主動。而作為社會良知的守護者,主流媒體必須堅持真實、客觀、公正、平衡的原則。越是面對復雜的事件,越要頭腦冷靜、保持理智,絕不能圖一時之快、逞一時之勇。在利益訴求多元化的今天,媒體不能僅僅滿足于做“傳聲筒”,而要做“挖掘機”,通過深入調查,還原事實真相。當利益雙方各執一辭時,媒體應向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求證,辨明是非,以理服人。尤其是在博弈雙方話語權不對等的情況下,要善于打撈“沉沒的聲音”,不能讓任何一方成為“沉默的羔羊”。假如媒體為了追求“轟動效應”,盲目跟風炒作,必然會影響公眾的判斷力,最終喪失公信力。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醫患矛盾日益凸顯,醫患信任脆弱不堪。為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媒體應堅守底線,尊重事實,回歸常識,回歸理性,努力尋求醫患溝通的“最大公約數”,扮演社會“壓艙石”和“穩壓器”的角色。如果不能用科學精神捍衛醫者尊嚴,任憑詆毀醫生事件屢屢上演,必將導致社會“仇醫”情緒泛濫,引發惡性傷醫事件頻頻上演。 醫患是一對矛盾體,雙方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各自訴求。醫患之間,發生糾紛不可怕,可怕的是公共理性被偏激情緒所淹沒,醫生成為污名化和妖魔化的犧牲品。因此,努力消除醫患信息不對稱,用對話代替對抗,用理性代替沖動,是媒體重要的社會責任。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07-27]上海擬立法預防處置醫患糾紛 公立醫院應設風險基金
- [ 07-15]上海一醫院急診大廳醫患沖突 男護士被打成重傷
- [ 07-14]福州晉安區一醫院醫生被吐口水 怒扇病人耳光
- [ 05-27]患者錢不夠 醫生喊保安趕走吊水的病人
- [ 05-22]調查顯示:近四成受訪者認為醫患關系不和諧
- [ 05-21]中國青年報:偏袒和退讓,都會讓醫患關系更糟糕
- [ 05-16]產檢稱看到手出生卻無掌 家長狀告漳州兩中醫院
- [ 05-05]醫生疑遭驚嚇墜樓身亡追蹤 亡者曾被辱罵毆打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