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親眼所見,你一定不會相信蜚聲海內外的“飛虎公墓”竟是一片雜樹叢生的亂葬崗。12日,中新網記者來到昆明飛虎公墓,在市區近郊的小山包上,500余烈士墳冢被掘、棺木被毀、遺骨橫陳,這座早在2007年被發現、2008年立碑的公墓遺址依然殘敗不堪。 飛虎隊公墓500英烈遺骨橫陳 12日,在昆明近郊大石壩村,中新網記者一行幾經周折、多方打聽,終于沿一條村間崎嶇陡峭的窄路上山,尋找到了這座幾乎被人遺忘的飛虎公墓。 在這里,記者偶遇了同樣上山來公墓的老兵志愿者武思琪。在他的指引下,我們找到了在“昆明飛虎公墓”石碑后的公墓遺址。 然而,除卻這塊石碑。這里再也看不出公墓的痕跡,眼前只是一片雜樹叢生、高矮灌木相間的林地。記者不得不從沒有路的樹林中穿過,在艱難前行了數十米后,武思琪提醒道:“注意腳下的坑,那就是烈士的墳冢。” 站定之后,記者放眼望去,茂密的樹林間,依次排開的數百個墓穴早已被掘開,遍地丟棄成堆的被劈毀的棺木上布滿青苔,有些還能看出被火燒的痕跡。在幾個被“開棺”的墓穴里,雜亂的落葉中依稀可見散落的白骨,旁邊則長出了小小的蘑菇。 “這里曾安葬了500多名中國空軍官兵。”武思琪告訴記者,現存的公墓遺址是1953年從山腳下的公墓原址搬遷上山的。“1945年之前,中美飛虎隊800多名犧牲官兵合葬在公墓原址。抗戰勝利后,美國將200多名美軍士兵遺體遷回了國內。1953年,飛虎隊公墓遷至這里。隨后的數十載卻遭遇如此破壞。” 沒有陵園、沒有墓碑、沒有鮮花,甚至沒有完整的墳冢。這就是為中國抗戰做出巨大貢獻和犧牲的,飛虎隊犧牲官兵的“安葬”之處。 公墓殘破 發現6年無人管 更令人扼腕的是,如此情形被發現的數年間毫無改觀。早在2007年,昆明飛虎隊公墓就已被發現。 回憶起發現飛虎公墓的情形,云南飛虎隊研究會會長孫官生說:“經過多年的調查和收集資料,我們在距離巫家壩機場4公里左右的山丘上找到了史料中記載的飛虎隊公墓,那天是2007年的清明節。” 孫官生告訴記者,公墓發現之初,棺木被毀、遍地白骨森森的情形令人震驚。云南省飛虎隊研究會曾多次向相關部門反映情況,希望能夠修繕公墓。“2008年8月,云南省政府在公墓遺址召開了現場辦公會,表示要對公墓進行修繕維護。之后,我們也與相關部門多方聯系,還曾初步擬定了公墓修繕規劃設計圖。” 然而,6年過去了,一切都遲遲沒有落實。 “你們還繼續呼吁對公墓的修繕嗎?”記者問。 “能做的都做了。”孫官生語氣里透露著失落。 官方回應:具體情況需落實 隨后,記者就此事致電了負責管理該公墓的昆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民政局。對于該公墓為何無人落實修繕、無人管理,該局局長李玉蓮僅表示:“具體情況落實后再向媒體答復。” 如今,和孫官生、武思琪一樣,海內外許多關注飛虎隊的志愿者每年都定期會到這座破敗的飛虎公墓悼念。 “這是歷史的欠債,也是良心的欠債。”看著一地散落的棺木,武思琪眼眶微微濕潤:“這些無處安葬的白骨,都是為國家和民族犧牲的烈士。他們值得好好安葬,這筆良心債不能賴掉。” 記者離開時,天空飄起小雨。連刻著“昆明飛虎公墓”的石碑,也不知如何安慰這里無處魂歸的英靈。(記者顧一航) |
相關閱讀:
- [ 08-05]南京擬規劃建設保障性公墓 緩解百姓“葬不起”
- [ 07-16]基金會領導收錢辦公墓指標 曾為多人辦北京戶口
- [ 05-21]安倍以美國阿靈頓公墓比靖國神社:不承諾不參拜
- [ 05-10]廣州回應“6億建公墓只埋干部” 稱含公眾墓區
- [ 05-10]傳廣州擬投6億建公墓只埋干部 官方回應稱傳言不實
- [ 04-03]廣東陸豐千畝公墓涉嫌違規征地 巨額補償款去向不明
- [ 04-03]民政部首發公墓服務行業標準 須明晰收費標準
- [ 04-03]銀川99元公益性墓位被嫌不氣派兩年無一售出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