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旋門當門金字塔作圖書館 莫在山寨中丟了大學精神
www.fjnet.cn?2013-08-16 09:34? 李拯?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凱旋門當大門、金字塔作圖書館、羅馬式教堂當教學樓……一組校園建筑的照片,讓武漢某高校一夜之間聲名鵲起,甚至有網友感嘆,“山寨到了極致,也就成了景致。” 校園建筑是大學精神氣質的視覺載體,往往與大學的教育理念、歷史淵源息息相關。劍橋大學的嘆息橋,承載著康河橋上的掩卷沉思;斯坦福大學的胡佛紀念塔,銘刻著建校50周年不能忘卻的紀念;而紅樓舊址,更是記錄了北大憂心民族危亡的愛國之情。校園建筑的一磚一瓦,與大學精神相互交織,凝為一體。 當一所大學缺少悠久歷史、深厚底蘊時,山寨建筑物便有了生存的空間。然而,即便將文明史上的金字塔、希臘眾神像悉數搬進校園,也無法讓大學如神魂附體一般,復制悠久歷史和獨特精神。 大黃鴨可以同時漂流在全國各大城市,但是文化的創意和想象不能復制;世界文明史上的建筑物可以移植,它們所代表的意蘊卻無法扎根。建筑可以接軌,但精神不能山寨。那些與大學歷史毫無關聯的鋼筋水泥,與校園環境格格不入的他國建筑,只是一堆沒有靈魂的瓦礫,談何與國際接軌,遑論“世界文化園”? 大學,應該具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承擔著傳承文明、創造知識的責任,守望著一個國家的精神天空,開拓著這個社會的知識疆界。山寨建筑充斥大學校園,折射出一種無底線的模仿文化,簡單地照貓畫虎,粗糙地亦步亦趨,這與大學本應有的獨立、自主、創造,相去又何其遠也? 事實上,與其花巨資移植他國建筑,不如立足此情此景,開創屬于自己的建筑風格,融入自身的精神氣質。原武漢大學、金陵大學、燕京大學的校園,大多是由外國建筑師設計,但他們卻選擇了中式風格,尊重“此時此地”的文化,由此成為百年經典。今日的中國大學,又何嘗不能創造屬于自己的建筑風格與視覺圖騰? 大學沒有歷史并不可怕,怕的是本來沒有歷史,又在渾渾噩噩的模仿中丟掉了今天、失去了明天。若大學遠離山寨,一心向學、用心辦學,今天的點滴努力,就是明天的歷史底蘊。(李拯)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15]大英圖書館屏蔽莎翁哈姆雷特 稱含暴力內容
- [ 07-29]三歲女童圖書館誤食“不明液體” 口水流不停
- [ 07-26]國家圖書館少兒館首次發布《溫暖童心繪本書目》
- [ 07-13]強臺風“蘇力”來襲 福州寧德關閉全部景區
- [ 07-12]專家稱版權保護和開放獲取現狀阻礙中國數字出版
- [ 07-09]清華大學圖書館之貓“館長”非正常死亡引悼念
- [ 05-20]組圖:馬英九參觀孫中山紀念圖書館
- [ 05-18]馬英九參觀孫中山紀念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