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預防冤案邁出大步 尚需完善制度保障
www.fjnet.cn?2013-08-17 18:02? 桂濤 于嘉 楊靜 白斌 李吶 曹志恒?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新華網北京8月17日電 (記者 桂濤 于嘉 楊靜 白斌 李吶曹志恒)“堅持疑罪從無原則”“訊問應當全程同步錄音或錄像”“辦案質量終身負責”……中央政法委首個防止冤假錯案指導意見對上述原則的突出強調,本周引發了公眾高度關注。 分析人士認為,從“不放過一個壞人”到更強調“不冤枉一個好人”,一系列冤案昭雪在反映中國司法人權保護進步的同時,也顯示十八大所強調的“依法治國”知易行難。 “冤案錯案的頻繁出現提醒我們,司法正義比事后糾偏更重要。”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說。他指出,中央政法委這份意見的出臺,可以看做對因冤案、錯案引發的公眾要求司法公正呼聲的回應。 全國律師協會刑事委員會主任田文昌認為,著力預防冤假錯案,是繼“尊重和保障人權”首次寫入今年初施行的新刑訴法后,中國落實“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并重”原則的又一重要步驟。 從湖北佘祥林故意殺妻案、河南趙作海故意殺人案,到河北聶樹斌槍擊案殺人案、浙江張氏叔侄強奸案,近年曝光的一系列冤假錯案成了中國司法正義的傷疤。上述案件雖然均已糾錯,但畢竟是“遲到的正義”。 本周,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黨報發表《堅決防止以言代法、以權壓法》一文指出,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公正是公信的基礎,而公信力則是司法權威的前提”。 他強調:“司法機關要堅決防止和依法糾正冤假錯案,靠一個個具體案件的公正審判提升司法公信力,維護司法權威。” 沉冤昭雪,人們慶幸之余,更加關注“冤案難昭雪”的制度性障礙。 分析人士認為,長期以來,“命案必破”“不冤枉一個好人,不放過一個壞人”的辦案理念和指導思想,導致公檢法系統面臨畸高的辦案質量要求和畸形的考核辦法,客觀上助長了刑訊逼供、獄偵耳目,導致了一些本來不該發生的冤假錯案產生。 在最近一次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遭遇冤獄的“殺人強奸犯”張高平穿著新買的白襯衫,坐在老家的瓦房外,平靜地講述自己在獄中的十年:被逼供,在牢頭獄霸的威逼利誘下寫下“殺人過程”,在服刑中“不聽話”、拒談改造和減刑,十年如一日堅持申訴,卻總是等來冷冰冰的八個字:“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2006年,在新疆獄中,張高平看到“女神探”聶海芬在電視節目中講述她經辦的“張高平叔侄奸殺案”是如何“鐵證如山、無懈可擊”。那是滿腹冤屈的張高平唯一一次想到自殺的時刻,但即使那時,他也沒有改變對“法律嚴肅公平”的信仰,堅持繼續申訴。 這樁沒有物證和人證的“鐵案”徹底改變了張高平的人生。今年3月,當48歲的張高平和侄子帶著法院的無罪判決書回到安徽老家時,他沒了妻子、沒了工作,寄人籬下,“吃飯也要看人臉色”。 今年5月,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在張高平叔侄出獄后對他們作出國家賠償決定,支付兩人各自110萬元國家賠償金。“那個賠償我真的不關心。”張高平幾次表示,“勞改隊里那個滋味,看守所那個滋味,根本就是無法彌補的。”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17]浙江冤案叔侄未領220萬賠償 稱望國家安排工作
- [ 08-17]河南高院院長:庭審流于形式是造成冤案重要原因
- [ 08-15]安徽17年冤案事主曾官至副處級 偵辦單位未表態
- [ 08-15]殺妻冤案事主曾任區長助理 復職與否由市府安排
- [ 08-08]湖南株洲原副市長被舉報制造“太子奶冤案”
- [ 08-02]杭州公安局刑偵支隊長被免 被疑與幾起冤案有關
- [ 07-23]浙江公安系統反思叔侄冤案 媒體稱不追責何談反思
- [ 07-09]最高檢:發現領導決定或致冤案可越級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