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債務龐大引擔憂 專家:中國有足夠手段控制
www.fjnet.cn?2013-08-26 06:5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我來說兩句
四大原因形成債務 分析地方債務形成的原因,林雙林認為,一是地方政府財力不足。1994年稅制改革后,地方財權減弱,事權增加。2010年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占總財政收入的48.9%,財政支出占總財政支出的82.2%。依照法律,我國地方政府本級不允許有赤字,所以賬面上每年都是平衡的。地方政府每年都靠巨額的財政轉移支付填補收支缺口。但是,轉移支付遠遠不能滿足地方政府的支出需求。 二是不能量入為出。地方政府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推手。對地方干部來說,經濟增長快,政績就突出,就可能被提拔。不少地方城市建設缺少長遠規劃,大拆大建,貪大求洋,寅吃卯糧。這樣當年生產總值增長了,但財富未必積累多少。 三是土地財政越來越難。這些年來,許多地方政府依賴土地財政。地方政府出售城市國有土地,獲得財政收入,還從農民手中低價征買土地,高價向開發商出售,開發商將土地成本加到房價,轉嫁給購房者。隨著城市周邊土地越來越少,土地財政難以持續。 四是地方政府對中央的依賴。我國地方財政赤字由中央政府彌補,有些地方政府總認為中央政府最終會救場,存在依賴心理,只管借,很少考慮償還問題。 還債不能押寶于征稅 如何盡快有效解決地方債?專家認為要綜合治理。林雙林表示,政府不是企業,政府提供的大都是公共品,債務一般要靠稅收償還,而征稅無論何時何地都非易事。 林雙林建議,首先,要給地方政府更多的財權。中國新一輪財稅改革不是要使財政規模更大,而是合理劃分各級地方政府的財權和事權。一要增加地方政府稅收份額。比如,盡快取消增值稅返還,增加地方的稅收份額。二要逐步建立新的地方稅種。 其次,要控制地方政府支出。對地方支出權力必須制約,真正把權力關進籠子里。要限制地方政府支出規模,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率。探索建立以公共服務、民生、經濟增長等為主要內容的干部政績考核體系,不推舉和提拔那些揮霍財政收入、任意占用良田、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熱衷于搞勞民傷財形象工程的人。 第三,提高償還能力更主要的是壯大地方經濟實力。林雙林認為,政府要用借來的資金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有必要大力扶持民營經濟發展。 第四,要增加地方財政的透明度,加強對地方財政的監督。財政要公開透明,應該允許地方政府公開發行少量債券,把隱性債務顯性化,這樣便于監督管理。要充分發揮地方民眾監督政府的作用,也應該發揮地方同級領導的互相監督作用。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權力過于集中,不利于形成監督制約機制。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19]財政部研究員:公務員工資進入上漲周期
- [ 08-07]媒體稱部分地方政府為拉動經濟“超常規”招商
- [ 07-30]對政府債務摸脈更要開方子
- [ 07-30]八問地方政府債務:向誰借錢?怎么還錢?怎么花錢?
- [ 07-29]審計署再審政府性債務 摸清“家底”才能化解風險
- [ 07-29]專家稱地方政府不會破產 養老不會受直接影響
- [ 06-29]銀監會主席: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和房地產貸款風險可控
- [ 06-28]審計署:地方債務償還過度依賴土地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