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稱俄站在巴沙爾一邊 中國拒絕對敘軍事干預
2013-08-28 09:51:39?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林晨 陳瑜輝 |
分享到:
|
美國是否打算制造第二個伊拉克?一名伊拉克記者2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敘利亞的環境和伊拉克當年不同,包括伊拉克在內的國家都支持巴沙爾,而地區內又有以色列的存在,以色列的安全將使美國的攻擊投鼠忌器。他認為,美國會對敘利亞進行有限攻擊,但最終敘利亞政府能挺過來。 “敘利亞分裂世界!” 德國電視1臺27日以此為題說,美國并不孤單,但須與國際社會合作。俄羅斯仍站在巴沙爾一邊,中國也拒絕軍事干預。敘利亞危機也影響西方與伊朗關系。 《華爾街時報》說,美國是否空襲敘利亞,最重要的顧忌可能是伊朗。敘利亞內戰已經變成一場代理戰爭,人們憂慮的更大問題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否會成為沖突的中心。奧巴馬說巴沙爾使用化武不可接受,同他說伊朗開發核武不可接受一樣。他必須考慮,其第一個聲明的信譽是否影響到第二個聲明的信譽。推翻巴沙爾會增加伊朗的孤立感,刺激它尋求核武自保。 此外,德國美因茨大學阿拉伯問題專家君特?邁耶警告說,西方干預敘利亞可能引發世界各地的恐怖襲擊浪潮,西方尤其是美國的使館和使團可能成為恐怖分子的目標。這將打開一扇針對西方的恐怖襲擊大門。最后的勝利者卻是激進伊斯蘭主義者。俄羅斯《觀點報》分析說,目前美國面臨嚴重的財政問題,將不得不再次開動印鈔機。 “奧巴馬必須想出一個更聰明的方案。”《華盛頓時報》說,化武給軍事干預提供借口,但上周死于化武的人占死于傳統武器人數的極小比例,而那么多人死于傳統武器,美國及其盟友也沒做出什么反應。美國外交行為的主要關切是捍衛領土、公民和利益,白宮根本沒從這方面找理由,而是針對動用化學武器搞煽情的憤怒宣泄。奧巴馬說明美國如何能承擔起介入可能演變為大規模多國沖突的代價,同時還能從伊拉克、阿富汗不斷的軍事資源開支流失中恢復元氣。(記者 焦翔 蕭達 青木 楊明 邱永崢 柳直 李淵 甄翔) |
相關閱讀:
- [ 08-28]外媒評論美國對敘動武意圖 稱或造成平民傷亡
- [ 08-28]敘利亞問題,當心“模式”背后的私貨
- [ 08-28]美或在數日內對敘利亞開戰 奧巴馬或于今日決定
- [ 08-28]鐘聲:"使用化武"事件不能以"莫須有"的方式了之
- [ 08-28]軍艦攜帶巡航導彈待命 美國考慮“斧剁”敘利亞
- [ 08-28]軍艦攜帶巡航導彈待命 美國考慮“斧剁”敘利亞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