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國媒體辦公室8月28日提供的化學武器調查小組在敘利亞取樣調查現場的照片。
美俄就敘利亞化武達成協議,敘利亞下月將加入禁止化武條約,暫時擺脫美國動武威脅的阿薩德松了口氣,近一個月緊張的敘利亞局勢看似落下了帷幕,但分析人士認為,銷毀化武絕非易事,充滿太多不確定因素,首先,由于化武十分危險,即使移除一個很小的軍火庫都需要較長時間;其次,徹底銷毀化武需雙方停火,但反對派拒絕承認化武協議;最后,協議只是要求政府交出化武,而對被指持有化武的反對派不具有約束力,著名智庫簡氏集團認為,敘反對派人員近半是極端分子,這為敘利亞政府能否順利交出和銷毀化武畫上問號。
難點1 銷毀比生產難需要大量資金
化學武器號稱“無聲殺手”,在外觀上與普通武器并無二致,但由于裝入毒劑而變成致命殺手。一些劇毒的毒劑可以瞬間致人死亡,一些輕微毒劑可致人不適,比如催淚彈。
對于此次敘利亞政府承諾銷毀化武,一位研究化學武器的學者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銷毀化學武器,比生產化學武器還要難,要耗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
美國媒體稱,據法國政府數據顯示,目前敘利亞擁有超過1000噸化學武器,可能包含芥子氣、VX毒氣、神經毒氣塔崩、氰化物等種類,并被分別貯藏在敘利亞各地的軍火庫中。除此以外,敘利亞還擁有大量的可以合成化學武器的“易制毒化學品”。
英國媒體稱,雖然敘利亞的化武貯藏地點分散,但其中有5個主要的貯藏地:拉塔基亞省附近部分城市、巴爾米拉城、霍姆斯和哈馬的中北部地區以及靠近土耳其邊界的阿爾薩菲爾。
分析人士認為,敘利亞目前擁有的運輸能力可以將化學武器運送480公里左右,為了防止化武被竊取而在上述地點做經常性轉移。
難點2 銷毀方式可能產生毒副作用
英國廣播公司(BBC)認為敘利亞政府銷毀化武需要以下步驟。首先敘利亞必須公布其所擁有的化學武器和化武機構數量,這些數據資料將被送到禁止化武公約組織(OPCW)進行研究,同時化武調查小組將進行實地調查,確定其所提交的化武與研究機構的數量相符。OPCW是為了實現《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得以執行而設立的組織,敘利亞即將加入該條約。
之后,當敘利亞所有化武被收集到安全地點,將由專門的工廠和設備進行集中銷毀。最后,從事化武制造的工廠將會在監督下廢棄或者轉作其他用途。
化學武器研究學者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世界上對化學武器的銷毀主要有兩種辦法,一種是焚燒法,但是一次不能燒很多,否則燒不干凈,也不環保;另外一種辦法是化學中和法,就是用解毒劑與毒劑中和,令其產生化學變化,從而中和毒性。但是由于化學反應復雜,這種方法很難一次性消除干凈,產生的廢液本身也是污染物。
難點3 敘方能否如實上報化武數量
銷毀除了在技術層面上有難度,如實上報化武也存在一定灰色地帶。對于“化武換和平”協議,英美媒體持懷疑態度。BBC認為,簽字銷毀化武“十分簡單”,但真正要做到這一點,非常困難。
早在12日,不接受化武協議的反對派就表示,敘政府開始將化武轉移至黎巴嫩和伊拉克。黎巴嫩親反對派報紙15日也稱,敘政府上周向伊拉克運送了20卡車的化武設備和原料。對此伊拉克堅決否認,指責敘反對派的卑劣宣傳造勢手段。
著名智庫簡氏集團化武分析師艾米麗·喬利表示,“根據目前數據,很難確切知道敘利亞擁有多少化武機構和軍用化武。這意味著,國際社會很難保證能夠銷毀敘利亞全部的化學武器。”
《經濟學人》評論稱“由于戰火紛飛,聯合國小組難于進入所有武器存儲地點。阿薩德可能不會信守諾言。”
英國《衛報》則撰文暗諷稱,美國承諾在2012年底前銷毀本國所有化學武器,但至今數萬噸化學武器仍然封存在科羅拉多州和肯塔基州,這也反映出銷毀化學武器的難度。
難點4 不停火當局難放心銷毀化武
另外敘利亞目前的局勢也對銷毀化武不力,而此次化武協議只針對政府,而反對派被指同樣擁有化武,但協議對他們沒約束力,這很難讓政府軍放心交出武器。
化武專家布萊頓·戈登表示,“想在戰爭狀態下將化武銷毀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由于敘利亞已經處于內戰的邊緣,其銷毀化武的手段可能不僅僅是中和或者掩埋,很有可能是將之集中起來存放在安全地帶,待內戰平息再做下一步打算。
美國軍控協會執行主席達瑞爾·金柏爾則表示,由于化武極度危險,即便是銷毀一座很小的化武庫都要耗費數月的時間。敘利亞已經滑落到內戰邊緣,同時又面臨西方國家的武力威脅,敘利亞的銷毀化武進程表將比其他國家更快,但由于反對派不同意停火且不認可美俄兩國協議,該日程表有可能受到沖突的影響而放緩。
從目前局勢來看,美國和俄羅斯會被要求協助敘利亞銷毀化武,但目前這兩個國家都還沒銷毀完自己的化武。
■ 分析
“繳槍”并非
免死“金牌”
“化武換和平”協議短時期之內緩解了敘利亞局勢,但由于銷毀化武困難重重和局勢混亂,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東問題專家田文林認為,敘利亞交出化武,也不能百分百避免遭美國打擊。
田文林表示,“化武換和平”是禍福相依的事件。一方面,敘利亞交出化武,暫時免遭美國軍事打擊;但另一方面,伊拉克和利比亞都曾響應銷毀過化學武器,最后仍然遭受軍事打擊。
2003年12月,利比亞正式宣布自愿銷毀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并接受國際社會的核查。次年1月,利比亞正式申請加入《禁止化學武器公約》,成為該公約第159個締約國。當時利比亞向禁止化武組織交出了其所擁有的化武清單。但2011年,美國表示在利比亞又發現了隱藏的化武庫。
“銷毀化學武器,但又遭到軍事打擊,這在中東并非沒有先例。”田文林認為,敘利亞交出化武的同時也失去了一張令其他國家忌憚的“硬牌”。敘反對派可能也有化武且不接受美俄的化武處置協議,“化武換和平”也改變了敘利亞軍力平衡。如果想真正帶給敘利亞和平,這個問題也不能繞過。
■鏈接
敘利亞目前已經向聯合國正式遞交加入《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的申請書,將于下月加入。目前全球195個國家中的188個已經加入該公約,以色列和緬甸簽署了該公約但未由議會批準,安哥拉、埃及、朝鮮、索馬里、敘利亞和南蘇丹并未簽署該公約。
按照《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的規定,所有締約國必須在2007年4月29日之前銷毀其所擁有的化學武器,而申請一次五年的暫緩銷毀期必須得到締約國大會的同意。目前,美國、俄羅斯、印度仍在進行化武銷毀工作。(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儲信艷 韓旭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