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和拉夫羅夫稱美俄“敘利亞外交戰”關鍵先生
www.fjnet.cn?2013-09-17 15:57? ?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基辛格:奧巴馬政策幕后推手 【英國《獨立報》網站9月13日文章】題:基辛格:敘利亞危機中仍在美國發揮關鍵影響的外交巨人(作者肖恩·奧格雷迪) 有一位90歲的“戰犯”在幫助擬定奧巴馬政府的外交政策。也許有點讓人吃驚。當然,除非你意識到我們說的這位老兄是亨利·基辛格,而他在圍繞自己非常熟悉的問題———俄羅斯人———為白宮出謀劃策。 在敘利亞危機和銷毀巴沙爾·阿薩德的化學武器的問題上,美國人積極與普京合作。這一事態進展既讓人困惑,又受到歡迎。我們得知,基辛格是幕后推手。最近被公開問及美國和俄羅斯是否能像他在20世紀70年代初推動的那樣重新改善關系,他答道:“難上加難。但是,如果它們能做到,對各方都有好處。俄羅斯會獲得聲望。奧巴馬會證明自己是對的。阿薩德會倒臺。這是最好的結果。”還是像從前那樣一針見血。 地位獨一無二 盡管最近的事態遠未達到基辛格40年前推動美國和蘇聯展開的限制戰略武器談判和條約(那是冷戰首次出現緩和,也是核軍備競賽首次受到重大限制)的級別,但仍然給人以希望。這一進展還表明,兩個超級大國在重新了解與基辛格有關的另一項原則———“實用政治”———的價值。該原則認為,可以通過外交手段實現國家利益的一致,然后產生持久的好處。 其頂點是1973年的《巴黎和平協議》。該協議正式結束了尼克松總統和基辛格都認定不可能打贏的越南戰爭。基辛格贏得了因為這個成就而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榮譽。 同樣是基辛格,為尼克松1972年訪華鋪平了道路。自從共產黨在1949年奪取政權之后,美國一直對北京采取蔑視態度;當時,尼克松開辟了外交渠道,為中國重新融入國際社會奠定了基礎,產生了我們當前看到的所有這些重大后果。 不過,在基辛格的批評者看來,基辛格的實用政治導致了罪惡的后果。2001年,美國作家克里斯托弗·希欽斯稱,他搜集了充分證據,可以起訴基辛格犯有“戰爭罪,反人類罪,違反習慣法、慣例法或國際法,其中包括陰謀殺人罪、綁架罪和濫用酷刑罪”。 罪名極多,甚至包括基辛格掌管美國外交政策的大事頻發的8年:他和中央情報局1973年幫助策劃了推翻智利民選總統薩爾瓦多·阿連德的政變,導致阿連德被謀殺;他和尼克松1970年出兵中立的柬埔寨,他們在那場漫長戰爭中不加區別地轟炸平民;縱容印度尼西亞在東帝汶實施殘酷鎮壓;早在1972年就把庫爾德人交由薩達姆隨意處置;此外還有很多。既是“戰犯”又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亨利·基辛格可謂獨一無二。 在美國政界,大家無疑是以畏懼乃至崇敬的態度看待他。今年早些時候,他的90歲生日慶祝活動簡直是群星璀璨,出席者包括克林頓夫婦、約翰·克里、詹姆斯·貝克、約翰·麥凱恩、康多莉扎·賴斯、喬治·舒爾茨、蘇珊·賴斯、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邁克爾·布隆伯格、法國前總統德斯坦、戴維·彼得雷烏斯、芭芭拉·沃爾特斯、鄧文迪、蒂娜·布朗和哈羅德·埃文斯。 麥凱恩做了總結:“他的政績就是在最艱難的時期管理著美國,并且不斷圍繞國家安全政策發表重要意見。他在全世界享有獨一無二的地位。在我認識的所有人當中,沒有誰像亨利·基辛格這樣廣受全世界尊重。”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17]俄呼吁聯合國研究有關敘反對派使用化武消息(圖)
- [ 09-17]敘利亞化武說交就交?四大難題阻礙去化武
- [ 09-17]美俄協議能否解決敘問題存疑 專家稱美仍或動武
- [ 09-17]聯合國證實敘使用化武 暗示罪行阿薩德政權所為
- [ 09-17]伊朗總統:伊朗承認敘利亞任何一位民選總統
- [ 09-17]聯合國公布敘化武調查結論 美俄再顯分歧
- [ 09-17]美在敘搞代理人戰爭遭批:無需看海灣國家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