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和拉夫羅夫稱美俄“敘利亞外交戰(zhàn)”關鍵先生
www.fjnet.cn?2013-09-17 15:57? ?來源:新華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美國夢的象征 基辛格的魅力不減,也因為他是美國夢的象征。他的德國裔猶太背景不是障礙,而是有利條件。他1923年出生在巴伐利亞,名叫海因茨·阿爾弗雷德·基辛格。就在距離他出生地大約100英里的地方,剛剛得勢的希特勒發(fā)動了“啤酒館政變”。按照美國憲法,他絕對不可能擔任總統(tǒng),但除此之外,一切皆有可能。他全家1938年為逃避納粹的迫害而離開德國。由于在德國曾多次遭到毆打,所以童年時代的基辛格在紐約只要看到一群孩子向他走過來,就會避到馬路對面去。 全家在紐約安頓下來,他實現(xiàn)了美國夢。他曾經(jīng)說過:“看看我的人生,誰會想到我有朝一日居然能當上這個全世界最偉大國家的國務卿?我是說,我在德國的時候都不能去上學。……我在紐約的時候還當過投遞員。”那種濃厚的德國口音讓人想起他的夢想。除了口音之外,他的巴伐利亞出身留下的唯一痕跡就是他終生熱愛菲爾特足球隊,因為那是他家鄉(xiāng)的球隊。 年輕時代的亨利很快開始在學業(yè)上取得不凡成就;由于戰(zhàn)時服役,他暫時無法前往哈佛大學就讀;1945年,他忙于追捕蓋世太保成員;時至20世紀50年代,他開始了在學術上的漫長征程。 了不起的棋手 盡管基辛格長期與尼克松關系密切,但他其實早在肯尼迪擔任總統(tǒng)時就是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顧問,不過他在那個位置上沒待多久,因為他說,在對巴基斯坦進行正式訪問時,“我對俾路支問題完全不了解”。 1967年,亨利和尼克松在紐約的一次雞尾酒會上初次見面。基辛格對超級大國政治、核武器和外交政策的分析給尼克松留下了深刻印象。基辛格對尼克松的印象并不好,“不適合當總統(tǒng)”。不過,尼克松還是選定基辛格掌管外交政策,不同尋常的伙伴關系就此形成。尼克松1974年辭職后,這種關系宣告結束。尼克松辭職的前一天晚上,基辛格與他展開了一段含淚的談話。尼克松說:“亨利,你不是個非常正統(tǒng)的猶太人,我也不是個非常正統(tǒng)的貴格會教徒,但咱們必須祈禱。” 基辛格很有女人緣,結過兩次婚。他與安·弗萊舍的婚姻波瀾不斷,結婚15年后,于1964年分手(他的兩個孩子都是那次婚姻中留下的)。10年后,他對迷人的南希一見鐘情,他們至今仍生活在一起。在此期間,據(jù)說他有過多位女友。 有些人說,這種刻意打造“浪蕩公子”的形象是為了讓他顯得更有人情味。基辛格說:“權力是最有效的催情劑。這些女人只是被我的權力吸引。不過,如果我沒有權力了,又會怎樣?她們不會坐下來陪我下棋的。”奇怪的是,她們至今都愿意,而他仍然是個了不起的棋手。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17]俄呼吁聯(lián)合國研究有關敘反對派使用化武消息(圖)
- [ 09-17]敘利亞化武說交就交?四大難題阻礙去化武
- [ 09-17]美俄協(xié)議能否解決敘問題存疑 專家稱美仍或動武
- [ 09-17]聯(lián)合國證實敘使用化武 暗示罪行阿薩德政權所為
- [ 09-17]伊朗總統(tǒng):伊朗承認敘利亞任何一位民選總統(tǒng)
- [ 09-17]聯(lián)合國公布敘化武調查結論 美俄再顯分歧
- [ 09-17]美在敘搞代理人戰(zhàn)爭遭批:無需看海灣國家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