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中國”風生水起 中國電商試水獅城
www.fjnet.cn?2013-10-03 16:19? 胡雋欣?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新華網新加坡10月3日電(記者 胡雋欣)新加坡本地土生土長的連婧妘可謂地道的“淘寶控”。她今年26歲,新加坡國立大學畢業,一年前因為偶然機緣通過廣告認識淘寶網,現在已是一名兼職淘寶代購。從最開始面對淘寶網一籌莫展,到能輕而易舉識別出價廉物美的貨品,這個80后并沒有花太多時間。 她說,淘寶網上產品種類繁多,款式新穎,價格優惠,這是她嘗試“網購中國”的初衷,雖然也有過對貨品質量的擔憂,但隨著購買經驗的累積,現在基本已經能夠買到對的產品。她開始向周圍朋友介紹淘寶網,并組織朋友甚至不認識的客戶團購淘寶上的衣服、飾品等,每單貨品的總價至少在500新元(約合2500元人民幣)以上,以降低高額的運遞成本。 連婧妘說,她的很多朋友現在都很少去實體店里買衣服了,因為從淘寶買的東西非常便宜,而且質量基本與零售商沒有差別。她甚至嘗試在商場里擺上幾個購物車,賣賣自己在淘寶上買的東西,小生意做得不亦樂乎。 新加坡市場雖然體量較小,但日益上漲的租金和消費稅,使得物價水平水漲船高,這催生了較多網上海外代購服務。特別是近年,在中國大陸習慣了網購的年輕新移民,將淘寶等中國電商網站帶到了新加坡,使淘寶、京東等中國電商在新加坡占有了一定市場份額 在谷歌搜索里輸入關鍵詞“淘寶”、“代購”和“新加坡”,結果會出來眾多“網購中國”的代理網站。目前,這些網站幾乎已經做到只要客戶把想買的淘寶貨品鏈接輸入代購欄,就可以直接在網站購買,代理網站幫助購買者處理整個購物流程。這些代理網站的利潤來源一方面是貨運差價,另一方面是從中賺取的匯率差價。當然,也有不少像連婧妘一樣的“淘寶控”,在各大論壇、臉書、微博等社交媒體發起團購,聚集一定規模的買家,統一從淘寶購買產品,分攤運費。 新加坡客戶“網購中國”的產品多種多樣,不僅有衣物,也有洗發水、化妝品之類。淘寶網的一項調研說,新加坡的消費者熱衷于在淘寶上購買羽絨服,這些衣服在他們出國旅行時需要穿,而地處熱帶的新加坡本地市場則基本找不到。 不過,不管是代購網站或者購買者自發的團購,依然面臨售后服務的缺失。新移民馬先生說,他一般會看準貨品再下單,如果不是特別不能忍受的瑕疵他一般都不會要求退換貨,因為退換貨流程復雜,等待一個月以上是很平常的現象。連婧妘也說,她在組織淘寶團購時,也會明確提出不能退換貨,只有買家同意這一條款,她才會做這單生意,為的就是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新加坡電商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自然吸引了中國電商巨頭。京東商城首先在新加坡邁出了國際化第一步,他們與新加坡本地企業iKnow集團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京東商城的部分產品也入駐了iKnow公司在當地的體驗店。 負責京東商城在新加坡經營和推廣工作的iKnow集團公司首席運營官方律說,作為一家來自中國的電商,京東商城新加坡站售賣的大多是中國國內的品牌,新加坡公眾沒有認知,開體驗店的初衷就是讓客戶親身體驗產品質量,同時消除他們對售后服務的擔憂,從而建立對京東商城的信心。體驗店里大部分商品都是非賣品,如果看中某件貨品,服務人員會現場指導客戶登陸京東商城新加坡站下單,之后就是商品配送、客戶到店自提或是送貨上門等后續服務。 據iKnow工作人員透露,京東商城新加坡站試運營兩個月左右,僅通過新加坡本地幾個華語論壇和社交網絡的小規模推廣,已經有愈兩千份訂單,微博上的曬單活動也如火如荼。 實際上,價格是包括京東商城、淘寶網在內的中國電商在新加坡市場的重要優勢。而中國電商的產品種類龐大,為新加坡客戶提供了更多選擇,這也是新加坡本地電商做不到的。 拓展新加坡市場,淘寶網自然也不甘落后。從今年5月份開始,在新加坡路上的出租車和廣告墻上,不少網友驚喜地發現了“淘寶網新加坡上億商品任你淘”的廣告。一名網友甚至笑說,淘寶網這個“老相識”的出現,讓他有一種時空變幻、回到祖國的錯覺。 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年5月份報道說,淘寶網在新加坡擁有21萬注冊用戶,公司有意將新加坡打造成淘寶網首個雙語電子購物平臺。報道引述淘寶網海外業務負責人的話說,新加坡雖然市場規模不大,但卻有雙語和中西文化融合的環境,所以淘寶網決定通過新加坡吸取雙語網購經驗,借以開拓海外英文消費者網購服務平臺。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30]手機銀行用戶超3.4億 專家:沖擊傳統產業甚電商
- [ 09-22]限制公款送禮影響黃牛生意 卡販節日收入減半(圖)
- [ 09-20]電商禮品卡成中秋節送禮新選擇 發票內容任選
- [ 09-06]電商售教師節購物卡 網友指是“變相送錢”
- [ 09-04]德國大閘蟹爽約中秋節 電商退款承諾額外補償
- [ 08-27]中國電商搶灘“生鮮”市場 網上開賣泰國水果
- [ 08-20]蘇寧易購被指全世界最慢電商 下單一月仍未發貨
- [ 08-15]電商杠桿撬動新市場 跨境平臺呼喚“兩岸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