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自身可靠性受質疑 東盟國家期望與中國貿易
www.fjnet.cn?2013-10-11 07:25? 韓碩 藍雅歌 王剛 趙曉松 甄翔 魏輝 柳玉鵬?來源:環球時報 我來說兩句
“東盟國家期望與中國貿易”,俄羅斯《獨立報》10日以此為題稱,東亞峰會主要討論經濟合作問題,這一主題蓋過南海爭端。國立莫斯科大學亞非國家研究所副所長卡爾涅耶夫表示,在對待東盟國家問題上,中國的立場看起來更加堅定和具有連貫性,“中國更注重亞太地區國家,向它們提供有利的貿易條件。而美國在言辭上表示轉向亞太地區,但并沒有完全付諸實際行動”。《華盛頓郵報》網站9日一篇文章寫道,如果說聯大投票結果能說明問題,那么足以證明今天的美國比4年前影響力削弱了。與2009年相比,其他國家跟著美國投票的可能性在降低。更多證據還表明,跟美國投票相反的國家往往跟中國投票相一致。換言之,在美國變孤單之際,中國正在交朋友。為什么?這是因為中國的貿易關系在發展。 中國社科院美國所研究員倪峰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中國和東盟建立起緊密的經貿聯系,并在隨后十余年迅速發展,現在中國和東盟的貿易額已經是美國和東盟的兩倍。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美國不斷煽動所謂通過國際法解決南海糾紛。實質上是希望通過把南海問題放在國際社會的聚光燈下,而使其“多邊化、復雜化”,以達到離間中國和東盟、牽制中國發展的目的。倪峰還表示,如果說美國在東亞峰會上影響力下降,原因完全來自其自身內斗,而并不是因為中國的“擠壓”。 不過也有評論認為,雖然美國當前“表現欠佳”,但并不能因此認定美國的亞太政策就大勢已去。泰國《世界日報》的社評稱,奧巴馬缺席峰會并不表明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也缺席峰會。美國在本地區的滲透和發揮領導能力的戰略部署不會因美國國內政治因素或美國實力衰退而減弱,奧巴馬的缺席也不表示美國圍堵中國的既定方針改變。【環球時報赴文萊特派記者韓碩 環球時報駐日本、韓國特約記者 藍雅歌 王剛 環球時報記者 趙曉松 甄翔 魏輝 柳玉鵬】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11]李克強出席第八屆東亞峰會 就東亞合作提三點建議
- [ 10-11]李克強就深化東盟與中日韓合作提出四點建議
- [ 10-11]中國力推10+3成東亞合作主渠道 務實合作各方受益
- [ 10-11]李克強在文萊蘇丹舉行的歡迎宴會上的致辭(全文)
- [ 10-11]美挑動南海分歧應和者少 東盟整體看重對華關系
- [ 10-11]李克強在第16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上的講話
- [ 10-11]李克強談南海問題: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 [ 10-10]人民網評:穩定的南海是東南亞各國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