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稱北京上海等城市被美列入監聽 韓日無監控
www.fjnet.cn?2013-10-31 06:52? ?來源:央視《新聞1+1》 我來說兩句
抗議活動參與者: 我想今天旅行的主要目的是表達民眾對于這個問題的擔憂,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對大眾的監聽監控。 解說: 然而,面對眾多監聽受害國蜂擁而至的批評和憤怒,華盛頓的政治圈內卻缺乏反省。25日的《紐約郵報》,刊登了美國外交關系協會學者布特的一篇文章。文中語帶譏諷的對德國、法國說,“你沒有艦艇,是因為沒有美國國家安全局那樣的能力和資源,如果你具備,你也會監聽。” 還有美國情報歷史學家更是大呼,“監聽有理,稱美國不得不這么做,因為我們是為數不多的全球超級大國。” 一些官員甚至認為,歐洲人應該對美國的監控計劃心存感激。 彼得·金 美國國會議員: 事實是,美國國家安全局拯救了數千民眾的生命,不僅是在美國,還包括法國、德國,以及整個歐洲。 解說: 一直以來,美國白宮都對監聽項目沒有明確答復,甚至堅稱,總統奧巴馬對監控盟國領袖毫不知情。28日,奧巴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再次拒絕正面回應,自己是否對監聽項目知情。 奧巴馬 美國總統: 首先,我不是來證實,近來媒體所做的一系列假設的,我做的都是有益的決定,我是各種情報的最終使用者,但他們(情報部門)所接觸到的范圍很廣,我們給他們提供政策方向。 解說: 美國政府的含糊其辭,也讓美國一場部門間的內訌浮出水面。面對奧巴馬一直堅稱的“不知情”說,美國《洛杉磯時報》28日報道,此舉引來了情報部門不滿,他們質疑白宮與國務院,試圖與情報機構劃清界限。多名高級情報官員指出,美國監控關鍵外國領袖對白宮而言絕非新聞,事前必須獲得白宮及國務院首肯,并由國務院評估政治風險。那么到底誰因為這一持續數年的竊聽項目負責?這顯然是內憂外患的美國,必須做出的回答。 白巖松: 是一個壞事,它的觸角可能已經伸到了北京、上海、成都等等很多,包括臺北、香港這樣的中國城市當中。但是另一方面,是否也是一個機會呢,因為過去很多事情在博弈的時候,美國會和它的個別盟友站在一撥,而其它的國家是另一撥。這次還是兩撥,但是情況變了,美國自己是一撥,剩下所有的國家是另一撥,是否可以聯合起來,去制定一個相關的國際信息規則呢?還是要請教李偉所長。李所長,您覺得這次是否有可能成為一個機會,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共同聯手去制定一個新的國際準則,去制衡美國,去突破以“9·11”為這樣的基礎,以反恐為理由,開始侵涉國家的信息安全,有可能嗎? 李偉: 我個人認為,國際社會的這個呼聲或者這個提議是一個理想化的東西,因為我們知道,當前的國際關系并不是平等的,美國的獨霸的現狀也并不是今天才有的。現在國際社會,正是因為對美國的這樣的做法,達到了一種極度不滿的狀態,才會提出來能夠在聯合國的框架下制定這樣的公約或者協議。但是我們也知道,在當前聯合國的現狀下,缺乏了美國對此的認可和首肯,剛才您也提到,美國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依然認為是為了反恐,或者為了其它其它方面的目的。但是我們清楚地看到,監聽這些盟國的首腦,肯定不是出于反恐的目的,它只是出于自身的國家利益,而長期也把自己的鄰國作為一個小兄弟,隨意地擺弄來、擺弄去。雖然如此,但是要真正地達到一個,針對美國的這樣的一個國際公約協議,我個人認為,在當前的狀態下,幾乎是不可能的。 主持人: 好,非常感謝李偉所長給我們帶來的解析,但是我們還是看一下昨天外交部的這樣一個態度,它強調,網絡安全事關各國的主權和安全,呼吁各國行動起來,制定一套各方普通遵守的行為規范,起碼應該聯合起來。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30]西班牙情報主管將就美國監聽在議會發表講話
- [ 10-30]英媒:美國“監聽門”或壞事變好事
- [ 10-30]美監聽行為引議員爭執 奧巴馬推責引情報官憤怒
- [ 10-30]監聽外國領導人后果顯現 德國擬抵制同美合作反恐
- [ 10-30]德媒:北京、上海、成都被美國列入監聽城市
- [ 10-30]致力為盟友“療傷” 美擬終止監聽盟國領導人
- [ 10-30]奧朗德再次嚴責美監聽行為 促美歐合作解決問題
- [ 10-30]德媒曝美監聽站地點名單 中國多個城市包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