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稱北京上海等城市被美列入監聽 韓日無監控
www.fjnet.cn?2013-10-31 06:52? ?來源:央視《新聞1+1》 我來說兩句
視頻:德媒稱中國多城市上美國監聽名單 來源:CCTV新聞 《新聞1+1》2013年10月30日完成臺本 ——美國,丑陋的耳朵。 (節目導視) 解說: 美國、德國、西班牙,普通民眾被監聽。 抗議活動參與者: 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對大眾的監聽監控。 解說: 羅塞夫、奧朗德、默克爾,各國政要被監聽。 萊塔 意大利總理: 我們不能容忍這一問題上存在任何的“灰色區域”或疑問。 埃利奧·迪呂波 比利時首相: 我們要在整個歐洲范圍內采取措施。 馬克·呂特 荷蘭首相: 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解說: 監聽風波持續升級。 奧巴馬 美國總統: 我做的都是有益的決定。 解說: 德國媒體報道,美國監聽也包括中國。《新聞1+1》今日關注:美國,丑陋的耳朵。 主持人 白巖松: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美國在全球的監聽丑聞,可以說在持續地發酵,現在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監聽,包括很多國家的元首的電話,也都在被監聽,于是巴西的總統急了,德國的默克爾急了,甚至整個歐洲都已經急了,包括美國的相當多的盟友國家。接下來也許輪到的是,亞洲的防范也要急了,因為德國的媒體報道,包括北京、上海、成都、香港、臺北在內的亞洲很多個城市,也是美國設立的特別情報收集站點的所在地,這是否意味著美國的監聽,其實早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如果是的話,又該怎么辦,趕緊我們來關注,美國在監聽中國嗎? 解說: 北京、上海、成都,都被美國列入了監聽城市,這是今天讓我們感到震驚的消息。報道來自于德國《明鏡周刊》,他們引述美國國家安全局文件指出,美國在全球約80個地點,設有特殊情報搜集部。該刊網站發布的短片顯示,香港、北京、上海、成都、臺北等亞洲城市榜上有名。美國在東亞兩個盟友,韓國與日本,則不在名單之上。德國《明鏡周刊》官方網站發布的新聞視頻,總共5分半鐘,主要針對美國情報機構對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監聽,進行了相關的報道分析。該報道披露,美國情報部門在德國的監聽中心,就設在美駐德大使館的屋頂。大使館樓頂有一個四面封閉的凸起,里面應該藏有大量的監聽設備。 德國《明鏡周刊》記者: 美國駐德國大使館內,有從事竊聽的專門人士,這些人屬于美國的情報機構,CIA或者NSA。 解說: 該報道還稱,美國駐德使館內的情報人員,應該是特殊情報收集服務機構的成員,該機構在世界各地都非常活躍。而此前,德國《明鏡周刊》,就有報道披露,德國并不是美國唯一的監聽對象,美國在全球約80個地點的駐外使領館都設有監聽站,其中包括巴黎、馬德里、羅馬、布拉格和日內瓦等。 日本NHK指出,這份監聽清單中包括北京、上海、曼谷、雅加達等在內的20個亞洲城市。 把報道中的這張地圖定格,我們可以看到,途中信息截止日期是到2010年8月13日,遍布世界各地的監聽據點,用不同顏色標注了等級。而在地圖的底部,更是標有絕密字樣。對于這張地圖來自何處,德國媒體和專家分析猜測,其很可能源自于斯諾登早前泄漏的部分文件。《明鏡周刊》,是德國最著名的周刊之一,被認為是歐洲大陸最具影響力的周刊之一。今年,斯諾登事件被曝出后,《明鏡周刊》曾多次報道美國的監聽行為。早在6月30日,《明鏡周刊》就報道稱,秘密文件表明,美國國家安全局系統的控制和儲存德國大部分的電話和互聯網聯絡數據。而近期,《明鏡周刊》更是密集報道了美國對于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監聽,其中揭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信息。 白巖松: 現在我們來看這份名單,其實說它是一個特別的情報收集站點,還并不是說直接就一定在北京、上海、成都都已經監聽了,但是設立了這種特殊情報的站點,就非常有可能展開很長時間的監聽的行為。針對這方面的情況,接下來我們要連線本臺駐德國站的記者朱達,朱達你好。 朱達 本臺記者: 巖松,你好。 白巖松: 因為亞洲格外的關注,我相信中國也自然會格外的關注,這里頭包括了像北京、臺北、香港、上海、成都等等城市。你在德國了解到的,它報道的這個細節,以及相關的這種情況是什么樣的,你了解的情況,趕緊給觀眾朋友介紹一下? 朱達: 好的,那么這張地圖,詳細地列出了美國SCS特別情報搜集服務在全球各地的分布情況。從地圖的左上角可以看出,SCS一共有96個站點,遍布世界各地。其中涉及到亞洲的國家和地區有中國、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柬埔寨、緬甸、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那么地圖的左上角還有一個顏色的標注,紅色代表監控行動非常活躍;黃色代表無人的遠程監控;綠色代表技術支持活動;白色代表有情報人員工作的站點;灰色則代表情報人員還在潛伏中。中國的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均為白色標注,這意味著這些地方均有美國的情報人員。 最近,德國媒體也大力曝光了美國駐柏林大使館的樓頂,藏有大量的偵聽設備。美國情報人員在此監聽默克爾。不久前,德國媒體還報道,8月底,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還對美國駐德國法蘭克福領館,進行了低空飛行偵查。聯系這兩點可以推斷出,美國在他國進行情報活動,多以使館或者領館作為掩護,巖松。 白巖松: 朱達,另外德國媒體在報道的時候,我們也會關注這樣一點,它的情報或者地圖的來源,來自于哪,我們的可信度又是什么樣? 朱達: 好的,根據德國一份大的報紙,《南德意志報》的報道,這個地圖的最初的來源就是斯諾登,巖松。 白巖松: 朱達,最后一個問題,其實我們是在關注,在這個地圖上居然有中國的城市,回到德國,德國默克爾作為一個國家的元首,都在處于被監聽的狀態中。最近一段時間,德國媒體的態度和情緒是什么樣的,你了解? 朱達: 德國媒體最近都是長篇幅、大范圍密集地報道這個情況,有媒體說,德國政府仿佛在一瞬間就變得非常的憤怒,有很多的歐洲政要,包括社民黨的領袖,包括巴伐利亞州的經濟部長,都對美國的行為做出了批評,認為應該停止和美國的這種自由貿易談判。 本周三,德國向美國派出了一個由情報部門和總理府代表組成的一個代表團,已經到達了美國,要和美國的白宮、和美國的情報機構,展開一系列的會談,敦促他徹底解釋,在歐洲進行監控的范圍,巖松。 白巖松: 好,非常感謝朱達在德國給我們帶來的詳盡的報道。的確,德國《明鏡周刊》這樣一份地圖,雖然可能從德國媒體角度來說,更多關注的是默克爾他的電話被監控之后的后期發酵。但是,當我們看到自己的城市處在這樣的名單當中的時候,即便它是白色,還不是最活躍的地區,但是這種警覺自然就該有,接下來是相關的防范,我們該怎么辦。 解說: 從普通民眾到首相總理,甚至連自己的盟友也不放過,美國被曝光的監控觸角已經伸得越來越長。中國的首都北京、金融中心上海、成都,以及香港和臺北,根據《明鏡周刊》的報道,這個名為SCS的特別情報設計部門,專門監控所在地區政府部門的通訊。 秦安 《中國信息安全》雜志網絡空間戰略論壇主編: 從技術上是可以實現的,政府部門通訊肯定會涉及到一些關于當地的政治經濟,包括一些國家外交方面的情報,所以這對美國一個政府來說,肯定要比個人的情報價值更高。但是我認為美國一網打盡的(城市),(這兩年)應該更多。 解說: 中國部分地區政府部門,是否真的已經處于美國監控之下?信息還需要進一步的確認。而從美國回應其它國家的模糊態度看,恐怕讓他們主動承認,也不太可能。但是德國媒體的報道,還是讓我們對可能存在的危險保持警惕。 秦安: 美國的大數據技術是超前的,它可以處理大量超出我們想象的數據信息,所以它一網打盡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把你的數據全收集了以后,它就可以事后來分析,從里面獲得它想要的情報。所以(美國)它還應該在八十個特殊情報搜集部之后,我覺得應該有更多的特殊的情報分析部門。 解說: 事實上,美國國家安全局前技術人員愛德華·斯諾登,在半年前的一次采訪中,也曾透露過美國龐大的監控體系,對中國的攻擊。 (字幕提示:2013年6月13日新聞) 主持人: 在長達一個小時的采訪中,斯諾登透露了棱鏡項目的更多細節,他相信,美國過去在全球各地進行了超過61000項的電腦入侵行動,其中有數以百計的目標是在香港以及中國各地,入侵目標都是網絡中樞,讓情報人員不用逐一入侵每一臺電腦,就能取得大量電腦的信息。 解說: 無獨有偶,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網站同時也披露,在美國國家安全局內部,有一個名為定制通道行動辦公室的秘密機構,這個機構在過去約15年間,成功入侵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大量外國計算機和通訊系統,以獲取情報。近年來,由于美國政府不斷擴大定制通道行動辦公室的規模,所以讓這個秘密機構很難被繼續隱藏,終于被曝光。 秦安: 美國已經在2001年,推出了網絡空間國際戰略和行動戰略,特別是在今年年初,它大規模的擴編了網絡空間司令部,(計劃)成立四十支網絡戰部隊。所以美國不僅把網絡空間作為第二位生存空間,而且把它作為一個全新的作戰領域,所以美國也建立了太空、核武器和網絡空間三位一體的國家安全戰略。所以美國這樣的部門來監聽我們的重要城市,它完全是出于一個國家的戰略博弈這么視角。 解說: 回看幾天來,美國監控事件的不斷升級,已經讓法國、德國、西班牙等美國盟友之間的關系受到嚴重挑戰,那么監聽丑聞,是否也會給正在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中美兩國,帶來負面影響呢? 白巖松: 美國是極其在意自身安全的,比如說當中國的一些企業,想要并購美國一些企業的時候,他會想出種種的辦法阻攔其外,為什么呢?它其實骨子里頭是要保護自己的這種安全,甚至說把這種安全網織得非常沒邊沒沿,讓正常的商業行為都無法進行。中國人講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透過美國的監聽丑聞不斷地發酵能夠感受到,美國一方面是己所不欲,但是另一方面是堅決施于人,而且就是己所不欲的要施于人。在面對這樣的一種情況的時候,我覺得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很多的國家不能有僥幸的心理,寧可去把這樣的問題看得更重一點,更早地進行防范,自己的相關安全才能夠得以保障。 接下來針對這個問題,要連線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安全與軍控研究所的所長,李偉。李所長,您好。 李偉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安全與軍控研究所所長: 主持人你好。 白巖松: 我們看到德國《明鏡周刊》報道的這樣一份,涉及到北京、上海、成都、臺北、香港這樣的一個美國會有不同等級的情報收集的站點,面對這種情況,雖然中國大陸的這幾個城市還處在白色,沒有紅色那么活躍,我們是否可以掉以輕心,或者要更嚴密地去防范一些事情? 李偉: 首先我認為掉以輕心,肯定是不可為的。我們也知道,除了你上述的這幾個城市,我們相信其它的一些城市,按等級,也應該是在美國的監控之下。我們之所以說,不能夠對此掉以輕心,因為我們也知道,美國對中國的監控監視,雖然在形式上,或者技術手段上,與它對歐洲盟國的監聽監視是一樣的,但是它在獲取情報信息的使用上,實際上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它在竊取了它盟友的信息情報以后,它的使用還要考慮,它和盟友的關系的問題。但是,它對于中國的一些情報信息的竊取以后,我們也知道,長期以來,既把中國作為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在它的戰略轉向亞太以后,我們知道它無形中又把中國作為一種遏制的對手。所以說,它獲取的中國的無論是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各方面的情報信息,它都會用來,既要維護美國的利益,同時它又要針對中國,制造種種的麻煩。所以對于美國對中國的監視,我個人認為,還是應該高度重視的。 白巖松: 李所長,接下來就要涉及這樣一個問題,假如說它是真的,而且我們現在也要首先寧可先去相信它是真的,才能做好相關的防范。你看包括印度的辛格會去說,我根本不使用手機。然后其它的有一些國際會議,在這種監聽事件逐漸發酵的時候甚至說,我們政府開會,或者怎么樣的重要的會議,我們都會把手機放到隔壁等等,這些東西是否該給我們一個啟示,比如中國該怎么辦,從態度上以及技術上進行相關的防范? 李偉: 對,你說的相當準確,因為在現有情況下,美國無論在網絡上,還是在通訊上,還是在核心的數字加密上,實際上它都領先于世界其它的國家。所以在目前的階段,你要對美國的監聽進行一種全面的正面的抗衡,我個人認為,在技術上可能還會存在一些問題。應對這種監聽和監控,我個人認為應該從兩個方面著手,一個方面,我們認為第一個,就像辛格所提出來的,在重要敏感的會議,只要在會議期間,那就不要把通訊工具,以及能夠接入互聯網的這些通訊工具帶入。另外一個方面,對于我們自己的敏感的一些網絡,可以與互聯網進行物理性的隔離。當然我們說這些措施都是一些權宜之計,它跟整個的網絡通訊的發展,實際上還是不相符的。所以第二個方面,從長期來看,我們認為要打破美國在網絡通訊核心技術的壟斷,美國也正式利用這種壟斷的技術,來對全球的其它國家進行肆無忌憚的竊聽和監聽,所以說只有發展突破自己的技術,并且能夠在國際上,特別是在聯合國的框架下,形成一個相關于網絡通訊的這樣的國際法,來約束這些唯一的超級大國,或者強權政治、霸權主義的國家,我們認為才真正有利于全球網絡通訊的正常發展。 白巖松: 好,接下來還會有問題,我們會繼續探討。但是這樣的一個問題,也已經在提醒我們,我們還不能太過樂觀,或者說輕松地就去接受,世界是平的,仿佛大家都已經是國際公民這樣一個概念。在有一些涉及到國家安全和戰略以及未來的這種競爭的領域里頭,其實存在著相當多的陷井和不為人知的秘密,有的時候當然是要警覺,包括科技的快速發展,你自身的知識產權,都是安全的重要的一部分。 好,這個話題先放這,接下來要去觀察另外的一面鏡子,當美國對它的盟友,包括很多國家的領導人的電話都進行監聽的時候,這些國家以及這些領導人的防范措施又會是怎么樣的?該給我們接下來重要的啟示又會是什么?來,照照這樣的鏡子。 解說: 監聽丑聞,把全世界都鬧得沸沸揚揚。美國,這個一直喜歡充當世界警察的國家,不知道要怎么收場。 本月28日,歐洲議會代表團抵達華盛頓,就美國對歐洲多國實施監聽事件,與美國進行交涉。據悉,法國和德國,這周也要派代表團前往美國。在美國國內,監聽丑聞也持續發酵,由美國100多個民間團體以及機構組成的反監聽聯盟,已經向國會遞交了57萬多人聯名簽署的網絡請愿書,敦促國會調查并公開美國國家安全局監控計劃全貌。26日,他們中的數千人,還在華盛頓舉行游行,抗擊政府監控民眾通信。 抗議活動參與者: 我想今天旅行的主要目的是表達民眾對于這個問題的擔憂,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對大眾的監聽監控。 解說: 然而,面對眾多監聽受害國蜂擁而至的批評和憤怒,華盛頓的政治圈內卻缺乏反省。25日的《紐約郵報》,刊登了美國外交關系協會學者布特的一篇文章。文中語帶譏諷的對德國、法國說,“你沒有艦艇,是因為沒有美國國家安全局那樣的能力和資源,如果你具備,你也會監聽。” 還有美國情報歷史學家更是大呼,“監聽有理,稱美國不得不這么做,因為我們是為數不多的全球超級大國。” 一些官員甚至認為,歐洲人應該對美國的監控計劃心存感激。 彼得·金 美國國會議員: 事實是,美國國家安全局拯救了數千民眾的生命,不僅是在美國,還包括法國、德國,以及整個歐洲。 解說: 一直以來,美國白宮都對監聽項目沒有明確答復,甚至堅稱,總統奧巴馬對監控盟國領袖毫不知情。28日,奧巴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再次拒絕正面回應,自己是否對監聽項目知情。 奧巴馬 美國總統: 首先,我不是來證實,近來媒體所做的一系列假設的,我做的都是有益的決定,我是各種情報的最終使用者,但他們(情報部門)所接觸到的范圍很廣,我們給他們提供政策方向。 解說: 美國政府的含糊其辭,也讓美國一場部門間的內訌浮出水面。面對奧巴馬一直堅稱的“不知情”說,美國《洛杉磯時報》28日報道,此舉引來了情報部門不滿,他們質疑白宮與國務院,試圖與情報機構劃清界限。多名高級情報官員指出,美國監控關鍵外國領袖對白宮而言絕非新聞,事前必須獲得白宮及國務院首肯,并由國務院評估政治風險。那么到底誰因為這一持續數年的竊聽項目負責?這顯然是內憂外患的美國,必須做出的回答。 白巖松: 是一個壞事,它的觸角可能已經伸到了北京、上海、成都等等很多,包括臺北、香港這樣的中國城市當中。但是另一方面,是否也是一個機會呢,因為過去很多事情在博弈的時候,美國會和它的個別盟友站在一撥,而其它的國家是另一撥。這次還是兩撥,但是情況變了,美國自己是一撥,剩下所有的國家是另一撥,是否可以聯合起來,去制定一個相關的國際信息規則呢?還是要請教李偉所長。李所長,您覺得這次是否有可能成為一個機會,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共同聯手去制定一個新的國際準則,去制衡美國,去突破以“9·11”為這樣的基礎,以反恐為理由,開始侵涉國家的信息安全,有可能嗎? 李偉: 我個人認為,國際社會的這個呼聲或者這個提議是一個理想化的東西,因為我們知道,當前的國際關系并不是平等的,美國的獨霸的現狀也并不是今天才有的。現在國際社會,正是因為對美國的這樣的做法,達到了一種極度不滿的狀態,才會提出來能夠在聯合國的框架下制定這樣的公約或者協議。但是我們也知道,在當前聯合國的現狀下,缺乏了美國對此的認可和首肯,剛才您也提到,美國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依然認為是為了反恐,或者為了其它其它方面的目的。但是我們清楚地看到,監聽這些盟國的首腦,肯定不是出于反恐的目的,它只是出于自身的國家利益,而長期也把自己的鄰國作為一個小兄弟,隨意地擺弄來、擺弄去。雖然如此,但是要真正地達到一個,針對美國的這樣的一個國際公約協議,我個人認為,在當前的狀態下,幾乎是不可能的。 主持人: 好,非常感謝李偉所長給我們帶來的解析,但是我們還是看一下昨天外交部的這樣一個態度,它強調,網絡安全事關各國的主權和安全,呼吁各國行動起來,制定一套各方普通遵守的行為規范,起碼應該聯合起來。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30]西班牙情報主管將就美國監聽在議會發表講話
- [ 10-30]英媒:美國“監聽門”或壞事變好事
- [ 10-30]美監聽行為引議員爭執 奧巴馬推責引情報官憤怒
- [ 10-30]監聽外國領導人后果顯現 德國擬抵制同美合作反恐
- [ 10-30]德媒:北京、上海、成都被美國列入監聽城市
- [ 10-30]致力為盟友“療傷” 美擬終止監聽盟國領導人
- [ 10-30]奧朗德再次嚴責美監聽行為 促美歐合作解決問題
- [ 10-30]德媒曝美監聽站地點名單 中國多個城市包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