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數字化之路系列訪”——郝振省:數字出版要求必須是“強者通吃”
www.fjnet.cn?2013-11-04 12:43? 王志艷 黃玉艷 史靖?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2013年11月1日下午,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郝振省做客新華網演播室,暢談關于“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工作的相關情況及如何發展數字出版業。新華網史靖 攝 新華網北京10月25日電(王志艷 黃玉艷史靖)多年來每當談及數字出版,業內的第一反應就是“狼來了”,習慣性地認為數字出版會給傳統出版業帶來極大的沖擊。隨著技術與出版環境的不斷變化發展,數字出版帶來了更多的是機遇,而不是危機。 為幫助和指導傳統出版機構進行數字化轉型,今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開展了“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工作”評選。我國的數字出版產業現狀如何?本次評選對數字出版行業又有哪些推動作用?新華網聯合新聞出版報共同推出“出版數字化之路系列訪”,共同關注這一行業熱點話題。本期邀請了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郝振省解讀此次示范轉型的相關情況,同時他也提出了發展數字出版業的建議。 國內外數字出版的主要差距在于定位及運營模式 新華網:先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這次出版轉型示范工作的成果主要都有哪些? 郝振省:這個成果我把它歸納一下有這么幾個方面: 在產業規劃方面,幾乎所有我們傳統出版企業都開始規劃自己的數字出版的發展方略,相當數量的出版社、出版企業不僅有短期的計劃,而且有中長期的規劃。 在發展模式方面,也已經打破了單一的模式,出現了多元化的格局。比如有的與技術商合作進行技術研發;有的搭建內容資源平臺來整合有限的內容資源;有的申報國家和省部級項目,通過項目來帶動發展;有的和閱讀終端的設備商進行合作,開發一些閱讀器之類的品牌性的產品。 在產品生產方面,有的已經確定了一些產品和項目,有的產品已經定型正在開始推廣和應用,還有的產品已經形成產業鏈了。特別是一些企業利用他傳統的品牌來開發數字產品,比如外研社做的點讀筆就非常成功。 在產品的推廣模式方面,也可以說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在借鑒國外推廣模式方面,比如人民軍醫出版社從2010年就開始在發售紙質書的同時配發閱讀卡,通過閱讀卡實現了同時在線閱讀,還可以鏈接中華醫學資源核心數據庫,了解更專業的知識,這種模式成為了國內的首創,也顯示了全媒體出版比起單獨電子出版的優越性。 另外,從投入產出、盈利的角度來講,很長一段時間有人說數字出版社是燒錢的,但現在不少出版社已經初步形成了盈利模式,有了實際的盈利。比如北師大出版集團,2011年在數字出版方面的純利潤就有193萬左右,2012年已經達到340多萬。 最后一個成果,我覺得就是在這些產品、模式不斷推出的同時,也培養了一支人才隊伍。數字出版人才總的規模還不是特別讓人滿意,但是已經形成了不同規模的復合型人才。 新華網:目前國內傳統出版業的數字出版總體處于什么樣的水平? 郝振省:從水平上來講,我認為目前已經有了一批領軍企業,也相應地產生了一批領軍人才,在領軍企業和人才的帶領下也有一些很好的項目,同時也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術,我覺得目前是在這么一個水平上。 新華網:同國外的企業相比國內數字出版業的差距主要在哪兒? 郝振省:我覺得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差距:一個是定位的差距,一個是運營模式的差距。比如在定位上,國外一些大的集團或標志性的出版企業,已把數字出版作為整體戰略的核心板塊;而相比之下,國內的集團和企業還只是把它作為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精力還是用在上市、多元化的開發。雖然認識到他很重要,但是還沒那么緊迫,所以還只是把爭奪市場的希望寄托在傳統方面,放在大而全的上面,這是一個最大的差距。 另外國外的一些企業做的是減法,而我們做的是加法。國外一些大的集團現在是在合并同類項,為了合并同類項,他們不惜忍痛割愛。比如說全球最大的出版集團之一培生集團,為了加強教育資源數字化的開發把企業出版社和金融時報都分離、賣掉了,同時又購進了以教育服務為主要業務的美國在線公司和以商業英語為主打的全球新聞公司。 而我們更多的是加法,把能夠增加我短期效益或者只要是效益板塊的就通通納進來,我覺得這確實是讓我們擔心或者是著急的一種差距。 數字出版要求必須是“強者通吃” 新華網:那政府部門在引導產業發展上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 郝振省:應該說政府部門已經采取了很多措施了,比如這次的全國數字出版企業示范單位評選,就是試圖通過這樣來提升這七、八十家單位的水平,讓他們做得更好、走得更快,同時也引領整個傳統出版向數字轉型的步伐加快。 今年上半年,十二塊數字出版基地已經全部落地,有的發展得相當不錯,當然還存在一些不平衡的問題。還有政府投資主導的一些重點數字化項目,比如國家版權保護技術研發工程已經進行了兩年多的時間,中華知識資源數據庫的項目也有望年內啟動。其他還包括政策、資金支持,考慮到傳統單位有他的包袱和運行歷史的積淀,需要政府的支持。 但是我覺得關鍵還是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就看我們的傳統企業能不能審時度勢、與時俱進了。 新華網:您對國內數字出版下一步的發展有怎樣的判斷? 郝振省:數字出版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特點,就是它海量的信息、海量的消費、很大的資金投入。這種情況下就要求必須是強者通吃的局面,比如亞馬遜對銷售平臺的壟斷,安卓和蘋果對于移動應用商店的壟斷,它的地位已經很難撼動。就國內而言我認為也要走這個模式,我們一大批有實力的數字企業或大的傳統企業,如果能夠抓住機遇,制定正確的戰略,方法和路徑又比較正確的話,有可能形成一個好的數字出版生態系統,有可能處在壟斷地位。 比如中國教育集團、中國科技集團、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總社、江蘇鳳凰傳媒公司和千文術美(音)都有可能,這些企業有可能擔當超級的采集和投放平臺的功能。 絕大多數的中小出版企業,我覺得都毫無例外地要進入到數字出版的體系里面去,但應該審時度勢,搞清楚自己在整個數字生產企業里面的位置和在整個鏈條里面的環節,不要貪大求洋、貪大求全。或者作推廣商、或者作內容提供商,或者作某一個方面的服務商,一樣能夠贏得市場、贏得自己生存的空間。 傳統出版企業發展數字出版要做到“三個轉變” 新華網:對傳統出版企業如何發展數字出版您有怎樣的建議? 郝振省:我覺得針對傳統的出版企業要做到三個轉變。目前總體來看,數字出版還有幾個不平衡,比如產業板塊之間的不平衡,出版好一點,報業和刊業弱一點;地區之間的不平衡,比如京、浙、滬、粵這幾個省份因為信息、資源的占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積淀,他們在數字文化積淀上遠遠超過西北地區。 所以今后的發展我由三個不平衡提出三個轉變: 一是要從工業化的思維轉向信息化的思維。前不久國務院向全國發出了關于擴大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的通知,講得很清楚,我們已經處在一個工業化時代向信息消費時代轉型的階段,在理念上我們要跟得上這個時代的轉變。 傳統產業還處于工業化的階段,而數字出版是一個信息化時代的產物,所以能不能把握住時代的脈絡,掌握網絡生存的規則,遵循網絡運行的規律,我覺得這是一個有沒有未來的重大戰略選擇問題。這個如果跟不上,將來在市場競爭條件下就有可能難以為繼。 第二個轉變是需要從傳統時代的生產關系轉向服務運營管理。過去西方學者把與工廠相聯系的生產叫做Production(生產產品),把與管理相連的生產叫做operation(運營),數字化的時代實際上要求的是服務運營的管理,我們要看清大的趨勢。數字化時代的管理,就是要把先期規劃、技術平臺和營銷系統組成三位一體的數字化鏈條,比如國內的一些公司把通信業的優勢移植到出版領域,獲得了很大的成功。現在碰到愛思唯爾集團的老總他說“不要叫我們出版社了,我們是數據庫生產服務商”,就是這個意思。 第三個轉變就是要從激烈競爭轉到合作運營。在一段時間里內容生產商和技術提供商有一個很大的矛盾,這個矛盾現在還存在。技術商憑借著技術優勢把內容資源的價格壓得很低;資源上內容提供商出于對這種情況的不滿,有時候不把好的產品拿出來讓渡給技術提供商,其實這是不正常的發展現象。 所以我覺得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正在改觀,比如上海《解放日報》和騰訊門戶網站去年的合作,就是通過自己在新聞方面的優勢和門戶網站的渠道優勢、傳播優勢,結果在幾個月的時間里就實現了1200萬的營業收入。傳統的新聞出版內容和生產服務商、技術商不完全是純粹的競爭關系,更多的是一個競合的關系,完全可能在一種和諧的界面下各自發揮優勢,達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局面。我覺得這是我們發展的一個方向,也是我對傳統出版企業的一個建議。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05]數字化時代的博物館教育須轉變觀念
- [ 05-28]我軍6月下旬將舉行首次新型作戰力量聯合演練
- [ 02-04]閩侯啟動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 2015年將完成
- [ 12-06]中國(福州)智慧城市高峰論壇開幕 首個G2C信息交互平臺發布
- [ 11-08]數字化時代的焦慮
- [ 09-05]福州創新舉措促進社會和諧 城市管理走向數字化
- [ 04-06]紙質出版滅絕是臆想還是現實?
- [ 08-02]章沁生:中國永遠不搞軍備競賽 永遠不稱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