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條600米長的步行街,竟然涌入20多伙“職業乞丐”,他們中有的裝作無腿殘疾人,有的假扮白血病患者,而同伙則扮演路人慷慨解囊,遇到城管執法隊員勸離就變成“路見不平”的市民,鼓動行人指責執法人員“冷血”。多年來,盤踞在深圳市羅湖區著名的商業步行街——東門的“職業乞丐”,折射出城市管理難題。 近日,記者來到繁華的東門步行街,發現往日執法人員磨破了嘴皮都勸不走的滿街“職業乞丐”,已難覓蹤影。他們是怎樣選擇離開的? 乞丐扎堆騙錢,成基層社會治理之痛 東門步行街是深圳最熱鬧的商業街,平均每天客流量超過50萬人次。正因“商機無限”,這里一度成為“職業乞丐”聚集區。 東門街道黨工委書記兼街道辦事處主任羅志威介紹說,“職業乞丐”扎堆東門帶來很多負面影響,一直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難題,街道使出了渾身解數仍收效甚微。管理者經過長期明察暗訪,摸清了這些乞丐的真相,但公眾不知情,加上“托兒”在一旁煽風點火,勸離乞丐很容易引發對立情緒。 更大的難題來自利益驅動。記者從以前的視頻監控中看到,在一名“托兒”的示范與帶動下,短短幾分鐘時間,先后有10多位路人往一個“乞討”愛心箱里投錢幣,少則一兩元,多則50元。東門街道曾經做過統計,一個“乞丐”一天的收入少則數百元,多則數千元,甚至上萬元。 在步行街,地段的劃分直接影響“職業乞丐”的收入,為此這里經常因爭奪“地盤”而發生團伙之間的沖突。 據介紹,過去街道一般調用城管執法隊勸離“職業乞丐”,但他們只能對物品暫扣,面對“職業乞丐”的集體對抗、圍攻則“束手無策”。 街頭曝光騙術,滿足行善者知情權 “目前還沒有法律‘禁討’,但乞討行為不應該是超過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牟利行為,更不應該以欺騙的方式博取社會的同情。”羅志威說。 對“職業乞丐”的欺騙行為,如果由街道出面“張榜公示”,容易引起對立情緒和輿論質疑,也面臨法律風險。向羅湖區委領導請示后,東門街道將深圳具有公信力的媒體請來,揭露“職業乞丐”的驚人騙術。 今年年初,一名中年男子每天都帶著一個殘疾小孩在太陽廣場附近乞討,聲稱孩子患有腦積水需要大筆錢治療。記者調查發現,該男子每天帶著孩子乘坐一輛白色小車“上下班”,其住所在福田區一高檔小區。 隨后的調查更是觸目驚心:在新安酒店門口賣唱的幾名殘疾人每天乘坐奧迪A6轎車“上下班”;在東門天橋下的殘疾人賣唱團體每天有商務車接送;滿頭白發、跪在滑板上的老者夜幕下搖身變成一名步履矯健的年輕人…… 但媒體曝光只能警示本地人,為了讓來東門步行街購物的游人了解真相,街道工作人員將一塊塊《起底東門“丐幫”》的巨大告示牌立在了步行街乞丐聚集處,媒體調查報道赫然在目;社區巨幅LED顯示屏滾動播放電視臺記者對東門“職業乞丐”的暗訪…… “游客獲知騙局后,再也沒人愿意施舍了。這些乞丐幾天下來一無所獲,自然就混不下去了。”羅志威說。 整治欺詐,城市救助力度不會減弱 曝光招致“乞丐”們的強烈抵制,一名用腳寫字的乞討者不顧市民圍觀,對著告示牌一頓猛踢;兩名照顧乞丐的女子還將告示牌撕得粉碎。“損壞公物要賠償,擾亂公共秩序要拘留。”當把鬧事者“請”進派出所后,他們立即認錯,再也不敢露面了。 “公眾在享有知情權后,主動參與到社會管理中,自覺抵制乞丐,這是東門治理‘職業乞丐’的基本思路。用這種辦法加強源頭治理,讓乞丐無‘飯’可討從而主動撤離,這值得其他地方借鑒。”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解志勇說。 曝光“職業乞丐”,很多人擔心,會不會“誤傷”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真乞丐”?羅志威說,街道、區及深圳市有完善的救助制度,可以對那些不能自食其力的流浪乞討人員實施救助,街道發現一例,肯定會救助一例。 曾經有一名被叫做“啤酒女”的乞丐,帶著兩個孩子在步行街行乞。街道工作人員多方面了解,甚至到她重慶老家去家訪,知道其既有乞討牟利的一面,也有遭遇不幸的一面。通過做工作,其家人提出來深圳接她回家,街道也資助了路費,這個東門步行街最后離開之一的乞丐終于回家了。 |
相關閱讀:
- [ 10-29]對“職業乞丐”還需辯證看待
- [ 06-09]曝南京乞丐月入過萬 媒體稱職業乞丐成社會頑疾
- [ 06-09]曝南京乞丐月入過萬 媒體稱職業乞丐成社會頑疾
- [ 05-31]重慶民政局:街頭超六成乞討者系“職業乞丐”
- [ 05-29]面對職業乞丐,閩探索引入民間力量參與救助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