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1月20日電 (記者 陳婷婷)20日早上7點,上海市民蘇友打開窗戶,發現外面天空一片灰蒙蒙,趕緊關上了窗,“天又不好了。” 當天上海空氣質量較差,其罪魁禍首PM2.5(大氣細顆粒物)的指數一度超160微克每立方米。歷來秋冬季節都是上海霧霾多發季,這是進入11月份后,第三波影響申城的污染。此前7日和15日都曾導致重度污染。20日當天的污染雖未觸及重度污染線,但抬眼望去仍有一層灰色。 新媽媽張雯雯抱著剛剛兩個月的寶寶站在窗邊,看著難得的好陽光有些“心疼”,“這么大的寶寶正應該多曬太陽,不能出門可惜了。” 地處南方的上海,冬季常與“陰冷、潮濕”聯系在一起,溫暖的陽光是申城難得的“奢侈品”。 但由于出太陽的日子風力較小,陽光和空氣污染近期常常“并肩”出現,近幾次的污染都與風力較小有關。對于此波污染,上海環境部門也稱是“風速漸小,污染擴散條件變差。” 根據上海今年4月制定的空氣質量重污染應急方案,達到重度污染時中小學暫停戶外體育課,幼托機構暫停戶外活動。當天沒有達到重度污染,教育部門也未通知暫停戶外活動,但是在閔行區的一所私立幼兒園內,操場上空無一人。保安稱“空氣不好,老師不帶孩子出來了。” 每到污染日,上海相關部門都會發布污染信息,提醒市民減少外出,當天上海市政府也通過其官方微博提醒市民pm2.5濃度較高,“空氣質量較差,建議適當防護”。 但總有因工作而必須在霧霾天穿行街頭者。快遞員馮丹明正戴著手套,騎著小三輪穿梭在城市中送貨,他稱連40度熱天時都要送貨,此時更不會歇。他甚至也沒戴口罩,理由是“天氣不冷不用戴。” 上海環保部門公布的環境公報顯示,2012年上海的PM2.5平均濃度達48微克每立方米,超過國家年平均值35微克每立方米的二級標準。 此間政府也已痛下決心治理霧霾。在今年10月推出了187項措施治理空氣,以期到2017年時,上海的PM2.5濃度可以下降20%,實現“清潔空氣”的目標。 市民們期許彼時,污染靠“風”吹的情形會改觀,可以在冬季難得的陽光日里開窗通風,帶著孩子出門曬太陽。 |
相關閱讀:
- [ 11-20]復旦教授:“霧霾使鮮肺6天變黑”是自己嚇自己
- [ 11-20]傳霧霾使鮮肺6天變黑 回應稱不可能在人身上發生
- [ 11-20]辟謠并不能消除“鮮肺變黑肺”的擔心
- [ 11-20]“黑肺”實驗大可不必恐慌
- [ 11-20]狙擊“黑肺謠言”是一次科普良機
- [ 11-20]制造“壞消息”無助改善現實
- [ 11-19]復旦教授:“霧霾使鮮肺6天變黑”報道不實(圖)
- [ 11-19]“煤改氣”工程遭遇多重尷尬 供暖成本大大增加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