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盤點伊朗核協議中的贏家和輸家 中國將受益
2013-11-26 15:0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晨 陳瑜輝 |
分享到:
|
以下為輸家: 以色列耶路撒冷立即傳來強烈信息:達成協議是錯誤的,將使以色列面臨更大的危險。包括總理內塔尼亞胡在內的眾多以色列官員認為,伊朗的鈾濃縮能力很可能釀成災禍。濃縮鈾是制造核反應堆的燃料,但也可以用于生產核武器。無論以色列的美國盟友們如何規勸,內塔尼亞胡等人依舊堅信,只要伊朗具備鈾濃縮能力,就是威脅。如今,內塔尼亞胡必須努力修復與美國的關系,并仔細權衡與西方背道而馳以及考慮發起單邊軍事行動所產生的巨大風險。 沙特阿拉伯這個盛產石油的王國必須對作為美國對手而非密友的陌生角色加以適應。首先,沙特領導人對美國在“阿拉伯之春”爆發時拋棄長期盟友、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感到失望。接著,美國不對敘利亞總統巴沙爾實施軍事打擊的決定令沙特當局惱火。沙特現在把達成伊朗核協議視為支持它的地區對手以及削弱海灣國家對美國決策的影響。 埃及軍方支持的埃及領導人已經大幅削減了今年7月被推翻的穆斯林兄弟會領導的政府給予伊朗的援助。埃及向來是一股左右西方中東政策的引導力量,但伊朗核協議和美伊擴大對話的可能或許會削弱它的這一地位。 【俄羅斯《導報》網站11月25日報道】24日達成的有關伊朗核計劃的協議可能將緩和中東和南高加索地區的軍事政治局勢。美國和俄羅斯將從中獲得政治好處,中國則將獲得經濟利益。 伊朗緊張局勢的緩和將對世界政治經濟產生影響。日內瓦協議將成為奧巴馬和歐洲政客談論外交成功的資本。德黑蘭同意接受對手的條件,令華盛頓和布魯塞爾寢食難安的伊朗核威脅得以緩和。 部分取消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使得歐洲公司可以返回伊朗市場了。德黑蘭將獲得來自歐洲的投資,以及機械制造、能源、基礎建設領域的重要技術。此外,核協議有助于總統魯哈尼鞏固自己的國內政治地位。 繼續休戰的主要受益者可能是中國。近幾年來,北京成為德黑蘭的主要貿易伙伴,進口了伊朗四分之一的石油。中國公司參與建設了德黑蘭地鐵和鐵路,贏得了一系列基建和石油開采項目的競標,但卻因為美國的軍事打擊威脅而被迫停止工作。部分取消制裁將簡化石油交易,簡化中國的技術和軍備出口程序。 俄羅斯獲得的好處也不應低估。放松制裁將使莫斯科更容易就簽署新的核能和軍售合同展開談判。此外,核協議將緩和俄羅斯南部邊陲的緊張局勢。 |
相關閱讀:
- [ 11-25]揭秘伊朗核問題協議幕后:各方相互妥協超預期
- [ 11-25]伊朗核問題達成初步協議
- [ 11-25]中方強調盡快開展下一階段伊核問題談判
- [ 11-24]白宮:放寬對伊朗70億美元制裁 各方歡迎達協議
- [ 11-24]王毅會見俄羅斯外長:力促伊核問題對話達成協議
- [ 11-24]伊朗核問題六國外長力推達成階段性文件
- [ 11-24]六國與伊朗就核談達“歷史性”協議 或放松制裁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