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駐外大使任命:有出身有關系經驗不是問題
2013-11-28 15:29? ?來源:青年參考 責任編輯:林晨 陳瑜輝 |
分享到:
|
作為世界上惟一的超級大國,美國駐外大使不僅是當地政要名流的座上賓,甚至可能成為影響當地的政治力量。同樣,駐外使節也代表著美國的國家形象,一言一行都可能給雙邊關系帶來影響。 這樣光鮮又具挑戰性的職位,是很多美國政客夢寐以求的“鍍金機會”。肯尼迪總統的父親就曾擔任駐英大使,而老布什在當上總統前也當過駐華聯絡處負責人。美國重要盟國的大使職位含金量格外高,最近,美國給3個盟友國更換了大使,3位精英又恰好代表了美國駐外大使的3種風格。 有出身、有關系,經驗不是問題 11月20日的東京,秋日明媚,陽光透過金黃的樹葉,灑在駛往皇宮的馬車上。車中坐的是前去遞交國書的卡羅琳·肯尼迪,她向車外揮手微笑。等在道路兩邊想要一睹她風采的數千名日本民眾,則熱情地向她揮舞鮮花和日美兩國的國旗。 在出任駐日大使前,卡羅琳只是律師和作家,從未擔任過行政職務。她之前的駐日大使,則多是經驗豐富的重量級政要,比如前副總統沃爾特·蒙代爾。 此外,卡羅琳還是美國向亞洲國家派出的首位女大使。有媒體質疑,沒有外交經驗的“新手”卡羅琳能否勝任。 但更多人相信,肯尼迪家族的名聲加上她與奧巴馬總統的親密關系,已足夠她在日本成為美國代表。 走下飛機時,她對等候的記者和民眾說:“我帶來了奧巴馬總統的問候,我很榮幸作為他的代表出任美國駐日大使,我也同樣為能夠發揚我父親公共服務的傳統而驕傲。” 毫無經驗的卡羅琳并沒有讓日本人不高興,相反,她來自肯尼迪家族的事實讓日本人感到榮耀。卡羅琳是肯尼迪總統惟一的女兒,也是惟一健在的子嗣。這個名字的魔力,讓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也早早等在街邊,希望親眼看到她。 肯尼迪總統本打算在1964年1月訪問日本,成為戰后首個訪日的美國總統。1963年11月22日,當他遇刺時,時任國務卿臘斯克正在飛往東京的路上,打算為肯尼迪的訪問做準備。聽到總統遇刺身亡的消息,飛機在太平洋上掉個頭,直接飛回了美國。 對日本政界來說,卡羅琳最大的價值就是她與奧巴馬的關系。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稱,從2008年的大選開始,卡羅琳就是奧巴馬的堅定支持者。在奧巴馬參與中期選舉時,她還公開為奧巴馬站臺拉票。 “在所有美國總統中,日本人民和她的父親最為親近,因此,我發自內心地對她表示歡迎。”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發言人菅義偉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認為,她會成為一位推動美日關系向前發展的杰出大使,因為我聽說她可以直接給總統打電話。” 日本分析人士告訴英國《衛報》,希望這位55歲的前“第一女兒”能夠和奧巴馬合作,加深美日關系。 “重要的是她有渠道,如果事情緊急,即使在午夜她也能抓起電話撥給奧巴馬。”日本慶應大學教授龍一手島說。 美日關系波瀾不驚,但奧巴馬和安倍晉三不算親厚。“兩人之間不來電,可能是因為奧巴馬不喜歡安倍的右派觀點吧。”手島說。 在問候日本國民的錄像中,卡羅琳自稱一直在研究日本的藝術和歷史,曾多次到訪日本,20歲時還訪問過廣島。“這使我更想為一個更好、更和平的世界服務。” 然而,美日兩國面對的問題,比日本的藝術和歷史可復雜得多,包括跨太平洋伙伴關系貿易談判、美軍基地對沖繩的搬遷,以及兩國間的防務合作指導方針等。卡羅琳能否成功,只能拭目以待。 資歷老、貢獻大,獲得黃金職位 美國駐德國大使約翰·愛默生最近壓力山大。美國國家安全局為了收集情報,居然監聽到了默克爾頭上,引得全德官恨民怨。德媒的民調顯示,德國人對美國的信任度下降到了14%。 修復美德關系的重擔,落在了愛默生肩頭。這位逢人就帶三分笑的白發老爺爺,今年8月首次擔任外交使節,沒過多久就碰上這等糟心事。不過,他本身也是不省油的政壇老手,曾一手將克林頓送入白宮,并在克林頓任總統時擔任白宮幕僚。 他告訴美國福克斯新聞網,正在通過兩種方式修復美德關系:將德國人的憤怒傳達給華盛頓;同時向德國人證明,美國人正在認真對待他們的投訴。 “在政府對政府的層面,我們進展不錯。”愛默生接受美聯社采訪時說,“但民眾的反應更加激烈,人們懷疑情報共享的價值。” 美德在貿易、投資、安全和文化領域有密切聯系,因此愛默生對兩國政府度過這場“竊聽風暴”有信心。而德國民眾由于納粹和東德的陰影,十分珍視隱私與個人自由,愛默生認為改變他們對美國的印象“需要時間”。 不過,向不同的人解釋不同的觀點,正是他工作的重要部分。 “我嘗試在兩國之間進行溝通。美國人要明白歷史對德國人觀念的影響。”他說,“但德國人也要理解美國,任何一位15歲以上的美國人記憶中,都有撞向大樓的飛機。” 愛默生似乎是做這件事的最佳人選。早在1994年,美國《洛杉磯時報》就稱他為“搞得定先生”——“當加利福尼亞出了問題,白宮就給愛默生打電話。他總有辦法讓政客和選民都高興。” “搞得定先生”也曾為奧巴馬的選戰出過力。離開克林頓政府后,愛默生加入了全球最大的投資管理公司——資本集團公司,該公司管理的資產多達一萬億美元,愛默生本人也成了富人。從1992年開始,他給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先后捐贈競選經費22.5萬美元,2012年為奧巴馬競選籌得經費至少50萬美元。 論功行賞的奧巴馬在連任后,指派他擔任駐德大使。愛默生于8月底赴柏林上任,兩個月后竊聽丑聞曝光,美德關系毫無懸念地受到了挑戰。政治經驗豐富、與總統私交甚篤的愛默生如魚得水,開始了真正的外交生涯。 專業化、夠努力,臨危接受任命 11月26日,新上任的美國駐菲律賓大使菲利普·戈德堡通過使館網站上的視頻,向菲律賓人民發出問候。 他說:“我使館的同事、美國國際開發署和美國軍方,正在努力對貴國政府的努力提供支持。當你們重建家園時,我們會與你們一同努力。”“正如奧巴馬總統所說,‘當我們的朋友遇到麻煩,美國人伸出援手’。” 戈德堡是職業外交官,美國國務卿克里在主持他的任命儀式時,贊揚了他統籌龐大的救援工作的能力。“當我們需要對這場人類的災難作出反應時,我們對能夠向菲律賓派出最能勝任這個工作的人選感到驕傲。” 克里還對參議院火速通過對戈德堡的任命表示了感謝。“我們希望大使盡快到達菲律賓,處理緊急救援等挑戰。” 與肯尼迪和愛默生相比,戈德堡家世平平、資歷平平,一步一個腳印從底層外交官干起,終于憑借個人努力熬成了駐外大使。 不過,當他的任命消息傳到菲律賓時,受到了當地人的抵觸。其前任小亨利·托馬斯是第一位美國駐菲的黑人大使,雖然政績普通,但是特征明顯。而戈德堡不僅履歷平常,甚至還有污點。 2008年,他擔任美國駐玻利維亞大使時,曾被該國總統莫拉萊斯指責“煽動內亂”,并被驅逐出境。當然,美國國務院稱莫拉萊斯的指責“毫無根據”。 戈德堡25日到達菲律賓,當天就在推特網上貼了張自拍照。照片中,他用一張呼吁向受災者捐贈的紙擋住了臉。這一舉動立刻受到菲律賓網民的稱贊。戈德堡初戰告捷,已經開始贏得民心了。(記者張慧) |
相關閱讀:
- [ 11-26]“2013青年氣候大使”雷佳華沙體驗綠色出行(圖)
- [ 11-26]美國新任駐日大使訪問巖手縣 并與當地官員交談
- [ 11-25]張靜初當大學生和平大使代言人 小花裙似鄰家女孩
- [ 11-24]埃及與土耳其“互掐”拿對方大使“出氣”
- [ 11-23]埃及決定召回駐土耳其大使 要求土駐埃大使離開
- [ 11-22]中國駐英大使“3D”解讀三中全會:決心 設計 部署
- [ 11-21]新任美駐日大使會見日外相 獲贈玫瑰稱很美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