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國駐埃及大使:開羅宣言具歷史和現實雙重意義
2013-12-01 20:20? 劉旭?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徐家傲 陳瑜輝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12月1日電 題:前中國駐埃及大使吳思科:“《開羅宣言》具有歷史和現實雙重意義” 作者 劉旭 本月1日是《開羅宣言》(以下稱“《宣言》”)簽署70周年紀念日。循著10年前的一則《中國駐埃及使館舉辦<開羅宣言>發表60周年座談會》的新聞報道,中新社記者日前專訪了時任中國駐埃及大使、現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 “一晃已經十年了。那時我剛到任不久,正趕上《宣言》簽署60周年?!眳撬伎苹貞浾f,“金字塔腳下的米納酒店有幸見證了《宣言》的簽署。對于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酒店而言,《宣言》有著特殊的意義。在《宣言》簽署60周年之際,中國駐埃及大使館邀請了中埃兩國外交界、媒體界和學術界人士,在《宣言》的誕生地舉行座談,重溫歷史?!?/p> 吳思科指出,《宣言》在中國歷史以及世界歷史中都有著重要意義。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都進入了轉折期,中、美、英三國領導人在這樣一個歷史時刻召開會議、簽訂宣言,在世界歷史中是標志性事件。它說明中國人民在抗日戰場上的貢獻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會議也就二戰結束之后如何解決戰爭遺留問題做出安排。 吳思科還指出,在70年后的今天,《宣言》仍具有現實意義。他說,“《宣言》用很明確的語言規定戰后臺灣和附屬島嶼要歸還中國,這是我記憶中第一次有權威的國際條約明確做出這樣的規定。此后的《波茨坦公告》也明確了《宣言》必須得到落實?!?/p> 他強調,近期,日本多次就釣魚島歸屬問題挑起爭端,實屬無理挑釁。《宣言》中早已明確規定該島在戰后需歸還中國,這在《波茨坦公告》中也得到再次確認。作為結束二戰的國際文件,《宣言》具有國際法律效力和國際公信力,任何對它提出挑戰、甚至妄圖否定它的言論都是站不住腳的,要堅決反對。 據吳思科介紹,前聯合國秘書長加利曾表示,“作為一個埃及人,我對于臺灣及其附屬島嶼的歸屬問題還是很清楚的。《宣言》在這些問題上有明確的規定。” 吳思科回憶說,埃及的年輕人可能對這段歷史了解得不多,但是老一代埃及人對此還是記憶猶新。這樣一份重要的文件能夠在開羅簽署,許多埃及人倍感懷念。 吳思科在采訪中表示,《宣言》簽署70周年是重溫歷史的好機會。紀念這個日子,不僅是回顧《宣言》的內容,更是回顧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做出的貢獻。中國人民會借此增強民族自信心,更加堅定地維護國家主權。 他說,“簽署重要文件的歷史瞬間是不能被遺忘的,是值得不斷去回憶和紀念的,青年一代更應該了解,任何想把歷史抹去的圖謀都不能實現,歷史不能被否定”。(完) |
相關閱讀:
- [ 12-01]專家:《開羅宣言》的國際法效力不容置疑
- [ 12-01]專家:日本質疑《開羅宣言》法律效力在國際社會講不通
- [ 12-01]《開羅宣言》發表70周年 日本翻案圖謀愈演愈烈
- [ 11-30]違背《開羅宣言》精神 日本欲為二戰翻案
- [ 08-09]日右翼勢力違反《開羅宣言》威脅世界和平基石
- [ 06-13]專家評《開羅宣言》歷史意義:發揮法律基石作用
- [ 06-13]專家:維護國際主義 維護世界和平
- [ 06-13]專家:吸取歷史教訓 警惕法西斯主義死灰復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