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嫦娥三號即將升空前,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向外界詳細介紹了本次任務的特點和風險。嫦娥三號發射任務的主要環節是近月制動、變軌、軟著陸和兩器分離,其中軟著陸即“落月”是最重要的考驗。 搭把梯子入“月宮” 吳偉仁說,火箭發射以后,探測器奔向月球,大約歷時5天到達。它首先要執行近月制動,也就是俗稱的近月剎車,這次使用的是新研制的一種變推力發動機剎車。這次任務與嫦娥一號、嫦娥二號都不一樣,以前是先變成橢圓軌道,再變成圓軌道,嫦娥三號因為能源受到限制,特別是推進劑受限,設計了環月圓軌道飛行方案,一次性地把環月探測設計成一個100km×100km的圓軌道。嫦娥三號在此軌道運行一段時間過后開始進行變軌,變成100km×15km橢圓軌道。再運行幾天以后,進入著陸過程,從15公里的高度下降。 “發射、近月制動、變軌和月面降落比較起來,后者更為關鍵,從15公里開始下降,要在短短的幾百秒之內安全降落到月面預選著陸區,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也是一個最重要的考驗?!眳莻ト收f。 吳偉仁介紹,落月難度之所以大,是因為月球的表面是未知的,不知道它會降落在什么地方,關鍵是探測器所降落的小環境現在還是不太清楚。雖然研究人員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考慮到月球沒有大氣,采用火箭反推,再逐步減速的方法。為了測定著陸器的高度、速度,又研制了新的激光測距、微波測速測距雷達,采取多種措施精確測量它的距離和速度,但風險還是比較大,因為月石、月坑很多,探測器可能碰到石頭,也可能碰到壕溝。他說,在這方面,國際上也做了一些嘗試和探索,如前蘇聯進行了多次月球探測,其中用于軟著陸的探測大概有13次,前面12次都失敗了,最后第13次才成功。美國要實現軟著陸也失敗了3次,第4次才成功了。 安全降落以后,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是月球車從著陸器上分離、釋放、解鎖、轉移到架艙上來,架艙就是我們俗稱的“梯子”。從梯子下到月面,月球車才算“走”下來。走下來也和地形有關系,如果周圍比較平坦,走下來比較容易一點,假如梯子旁邊有什么障礙物,難度就比較大。 “嫦娥”還需望星空 嫦娥三號這次搭載了多種有效載荷或者科學載荷,它要實現的既有工程目標,也有科學目標。工程上要解決的問題是“怎么上去”,即從地面到月球,然后著陸在月球,科學上要實現的是“上去干什么”。嫦娥三號配置了多種科學載荷,第一配置是月基光學望遠鏡,要在月球上看天體。月球沒有大氣,在那里看天體是“直通車”,清晰度非常高。第二,月球上是14個白天,14個黑夜,一個月球日相當于28個地球日,所以它在同一個地點可以長時間觀測某一個天體或天區,這對認識太陽系、認識天體很有科學價值。 關于月球上的能源問題,根據美國人和嫦娥一號、嫦娥二號的科學探測結果,認為月球上氦3比較豐富。嫦娥一號、嫦娥二號的探測結果認為月球上有100萬噸到500萬噸。也有科學家以1992年全世界用電量為基礎,計算過將它用于核聚變,認為只要有8噸氦3就可以解決全地球的能源問題。地球上氦3很少,月球上很豐富,但要實現氦3的探測、采集、運輸、返回是一個很大的科學難題,不是短期內能夠實現的,從長遠看不排除這種可能性。月球上還有其他很多金屬,許多金屬和化學元素是地球上沒有的。 “玉兔”永留月球上 嫦娥三號任務完成后,月球車和著陸器會永遠留在月球上,網友們很關心這兩個“寶貝”的命運,它們能堅持工作多久,將來會不會毀壞或者“犧牲”。 吳偉仁說,目前它倆的設計壽命是著陸器在月球工作1年,月球車工作3個月,希望它們能夠實現這個壽命,最好超過這個壽命,就像嫦娥二號一樣。嫦娥二號設計的工作時間是半年,到現在還在工作,現在已經三年多了,而且還飛到6200萬公里去了。 空間飛行器的設計壽命是一個方面,設計得好會超過這個壽命。所以月球車和著陸器也可能超過設計壽命。這與月球的環境也有關系,月球正面是120度℃,背面是零下180℃。它們工作過后,沒有打算拿回來,也不可能把它們拿回來,設計時沒這樣考慮。壽命時間過后,就看它的生存能力,最后肯定是工作一段時間以后,由于能源耗盡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某個部件損害都有可能不能支持它工作,那它就“貢獻生命”了。 深空測控鎖倩影 比起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創新,這些創新都是自主的、百分之百的國產化。第一,我國第一次研制了一個能在月球降落的探測器,實現在月球的軟著陸。為實現月球軟著陸,科研人員實現了多種創新。整個探測器的形體也是一個全新的構造。第二,第一次在月球上釋放月球車,科學名字叫巡視器。第三,第一次研制了深空測控。為了月球探測,在喀什研制建設了35米口徑的S頻段、X頻段和ka頻段大型深空站,在佳木斯研制建設了66米口徑的S頻段、X頻段的深空測控站,還規劃在南美洲建設一個大型深空站。在上海建設了一個VLBI站,65米的大型深空望遠鏡。這些大型深空站的建設,對月球探測和以后的火星探測及太陽系探空測控大有幫助。美國和俄羅斯有大型的深空測控網,歐空局也建立了相應的深空測控網,我國是第四家。 |
相關閱讀:
- [ 12-02]“玉兔”將回傳國旗登月照 帶月壤2020年以前實現
- [ 12-02]嫦娥抱“玉兔”再奔月宮 記者現場直擊發射全程
- [ 12-02]嫦娥抱“玉兔”奔月 火箭噴出烈焰形成光帶(圖)
- [ 12-02]“嫦娥玉兔”將永留月球 總設計師:不怕被竊密
- [ 12-02]嫦娥抱“玉兔”展開奔月之旅 中國探月工程邁出新步伐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